韩晴:网络低俗化是信息时代的 “龋齿”
国家网信办部署新一轮“净网”行动,文化部整治关停十家暴恐色情动漫网站,微信宣布打击整顿涉嫌淫秽、色情及低俗等信息……最近这段时间,政府部门和互联网企业都瞄准了同一个问题——网络低俗化。分析人士指出,打造社会化的治理体系,是整治网络低俗化的关键之举。(2015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现在网络信息高速发达,网络上出现了一些群体打着“还原真实世界”的幌子,通过蓄意炒作、夸大事实、画面露骨等方式增加新闻的吸引力,实际上是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地追求低级庸俗和轰动效应。这种网络低俗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内、国际环境变化过快,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增多,网络环境中的参与者自身素质良莠不齐,而国家相应的法制建设不健全,目前网络低俗化屡见不鲜,但却得不到根本遏制。
目前低俗网络带来的互联网繁荣实际上是畸形的繁荣,是以牺牲网络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原则为代价的。对低级趣味的八卦新闻和暴力、凶杀的大肆渲染,已对观众造成严重的“精神污染”,这种污染比环境污染还要可怕。它虽然一时提高了收视率,却误导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容易由网络媚俗发展为全社会媚俗。
凶杀、暴力和绯闻等低俗网络事件伤害社会风气,最大的受害者将是青少年,低俗之风的盛行会影响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对各类犯罪案件细节的展示,容易引起分辨能力差但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的青少年盲目效仿。目前,网络的误导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
网络低俗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关于网络方面的相关法律仍是空白,就算是比较严重的由于网络产生的不良影响和事件,只是靠一些司法解释或说明进行裁定,并没有全面系统的法律法规去制裁,这样让一些人无所顾忌,反而给那些蛀虫提供了“可钻之空”,如果这些可恶的蛀虫不能连根拔除,以网络的传播速度,龋齿也将越来越多,我国的网络环境将犹如满口蛀牙的“臭嘴”,那后果将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