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印:城市不能无视春节迁徙

27.01.2014  15:16

  清早起床,家住东五环外大羊坊小区的居民突然感觉到了不适,社区门口的早点摊悄无声息地不见了,由于这里的摊主为人实在,做的早点足量味美,所以拥有不少回头客,这一消失也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向周边商户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早点摊主一家人回安徽老家过年去了,要到春节后才会回来,于是原本习惯了在这吃上一口早点的居民们也只能改改习惯了。(1月25日北京晚报)

  社区门口的早点摊悄无声息地不见了,只有附近稍大一些的饭店还正常营业着,汽修店的老板为了新老客户的需求不得不一边为留下来的员工加薪,一边张贴招工广告,千方百计度过用工荒。春节迁徙的人群正一点点地将北京各行各业稀释着,这让北京的常住居民也开始一点点地感觉到了不适,甚至有不少顾客抱怨着,“吃饭都越来越难了。

  春节迁徙给常住居民带来不适,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由于他们的注入,也许有人曾经抱怨扰乱了城市秩序,增加了治安难度,给城市卫生、交通,增加了负担,降低了城市人口素质,侵占了城市资源……

  我们不得不承认,城市用工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进城,但正因为农民工的不断涌入,也造成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是他们为城市整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没有他们城市还真的很不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春节迁徙,说明城市还没有真正的容纳他们。据有关报道,在2014年春运的40天里,预计将有36.2亿人次踏上旅途。这么大规模的迁徙,不仅抽空了城市,也给道路交通增加了负担,让本来“一票难求”更加“难求”,同时也造成了无谓的浪费。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回家过年固然是对故乡的眷恋,是对亲人的顾盼;回家过年就是对老人尽孝心,就是对妻子儿女的承诺。但春节迁徙表明,城市不是他们的家,他们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钱财花在回家的路上。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副所长、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琴研究员在分析“同城不同权”推高房价时表示,如果哪天,一个人凭着合法的租房合同,或只要在这座城市稳定就业、照章纳税,就该享受同城同权,孩子就可以就近入读家门口的公立学校(2013-03-24中国日报网)。不仅房价可以得到缓解,而且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农民工。

  可事实是,尽管有人曾张罗着为农民工脱帽,甚至高调举办庆五一“筑梦”大型活动,但并没有从实质上给农民工带来实惠,一些地方异地高考的政策研究还在路上,更枉谈医疗社保,常住居民还在极力维护属于自己的户籍红利。

  城市不能无视春节迁徙给常住居民带来的不适,希望不仅要容纳他们、感激他们,有关部门对他们的到来还应该给与政策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