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印:民生工程被闲置官气太重

16.07.2015  12:42

  记者近日在安徽部分地区调研了解到,部分在建或已建民生工程存在建而无用、建后闲置现象,甚至成为少数主管部门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一些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重建轻管,后续运转养护资金缺乏,导致已建工程加剧折旧,损坏严重。(07月15日半月谈)

  民生工程是为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关心弱势群体,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顾名思义,它解决的是百姓的生产生活问题。然而,安徽部分民生工程建后被闲置,总投入10亿元,为农民建起的沼气池,却基本没人用。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这不是拿钱打水漂吗,与民生何干?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皆因官气太重使然。第一,一些人将民生工程看作了“官生工程”,也叫“政绩工程”,要的是整齐划一好看,高度重视好听,所以才严重脱离了民生实际;所以,才有了留守儿童之家遭冷遇,三留人员活动室“铁将军把门”,农村清洁工程全覆盖,不得不退出民生工程建设目录。第二,为民办好事,但不是实事。比如投资10亿元,为农民建起的沼气池,不得不退出民生工程目录。这都是“官气太重”所致,因为一些人喜欢下“硬指标”,“设时限”立军令状,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有魄力,才感觉到过瘾,当然这是标准的“拍脑袋决策”,是凭想当然当官好为民做主的表现,这都是民生工程不问民的结果,与扶贫越扶越亏犯了同样的毛病。

  我们不得不承认,安徽省投入巨资(2007年至2014年,安徽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民生工程建设资金3179.3亿元)实施民生工程,对改善民生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民生工程投入和设计方面,还需要去掉官气多接地气,走“听取社会建议、财政牵头论证、党委政府决策”之路,不求千篇一律,但求解决实际问题,方才能避免犯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资金分散,重复建设的毛病,才能确保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民生最需要的地方。就像像五河县尝试推进的医养结合,五河县淮五村将留守儿童之家搬进幼儿园那样。只有将钱花对地方,才能受到民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