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打造特色“节庆”延伸旅游经济链

24.08.2016  17:33

  三春桃花半夏李,金秋银杏冬至梅。岭南温热湿润的气候成就了韶关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草长莺飞、花开四季,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片钟林毓秀之地都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遗憾,直到丹霞山申遗成功,禅宗祖庭南华寺享誉国内外,珠玑后裔回乡寻根,游人纷至沓来,才得以“一举成名天下知”。

  借着这股东风,韶关各级政府将地方文化传统和特色资源整合,用节庆向往来游人展示粤北神韵,开启了一场“以节兴城、以节促旅、以旅促农”的新旅途。

  “周周有节庆”打造多彩韶关

  韶关旅游节庆活动始于2014年,两年多时间里,实现“天天有宣传、周周有节庆、月月有亮点、季季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目标,旅游节庆活动规模化、品牌化凸显。

  仅2014、2015两年,韶关就举办大小旅游节庆活动83个,市级财政投入397.5万元;2016年拟举办54个,市级财政拟投入200万元。

  如此大手笔、密集地举办节庆活动,只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韶关四时不同神韵。如今,乳源的十月朝文化节,南雄的姓氏文化节、银杏节、梅花节,乐昌的桃花节,翁源的兰博会、三华李节,新丰的枫叶节、福寿文旅节等都已成为一张张闪亮的名片,对外代表着韶关旅游的底蕴和魅力。来韶的游客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转而变为休闲娱乐游。

  对比以往,游客更愿意“留下来、住下来”。

  市旅游局副局长郑永仪告诉记者,旅游节庆活动是地方名片的制造者,是树立和展示自身良好形象的重要契机。为此,韶关各级政府及旅游部门与旅游企业形成合力,共同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出谋划策。

  各地为举办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开始关注并挖掘区域内的特色旅游资源,从无意识地盲目推广到有意识地整合提升,并定期宣传来逐渐提升节庆品牌的塑造力,现部分县区的节庆活动已初具品牌价值。

  目前,周边城市的游客对韶关的印象是:春天可赏花,夏天可摘果,秋天去登山,冬天好泡汤,让旅游淡季不淡,给全市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特色节庆活动奉送多重惊喜

  对于翁源果农谢先生来说,今年的“三华李节”就像一场狂欢,仅仅一个星期不到的功夫,果园里的三华李就销售一空,要么是自驾游客入园采摘,要么是口碑传播后的电商订单。本来还在担心今年减产,水果价格上涨会影响销路,最终却是“从来没想到这么好卖”,谢先生至今还有些不敢相信。

  幸运儿远不只谢先生一个。从韶关市各县(市、区)举办节庆活动以来,农户都能明显受益——水果市场打开了,农副产品不愁销路了,身价更是一路直上。

  这一切,有赖于活动主办方的精心策划。

  记者了解到,每逢节庆,各地都会整合当地农业、体育、文化、科技等多种资源,以“旅游 ”、“互联网 ”的模式举办祈福、观景、采摘、体验、展销等多种形式的节庆活动,在媒体宣传以及来韶游客的口口相传下,藏在深闺中的旅游资源开始声名远播,慕名而来的游客接踵而至,拉动城市交通、景区、餐饮、酒店、娱乐等相关行业的消费,延伸旅游产业链,并滋生了不少新的旅游业态,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韶关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举办地“一房难求”、“一餐难觅”、游人如织的现象司空见惯。

  数字更加直观。据统计,2015年,来韶旅游3170.40万人次,旅游收入270.17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的10.5%,直接就业人数22万;今年上半年,韶关共接待游客1580.37万人,同比增长13.11%。旅游收入136.91亿元,同比增长23.42%。来韶过夜游客占旅游总人数的43.40%;限上住宿业营业收入增长13%。

  各地举办节庆活动期间,旅游人数、经济收入相比同期均达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其中“2016年乐昌桃花节”的游客增长数达到68.18%,综合收入增长58.26%;“罗坑文化节”的举办使罗坑镇的农副产品不但价格翻涨,还出现供不应求。

  这些节庆活动在举办过程中,通过内容的不断创新丰富,强化地方形象特征,形成初步的品牌价值,地方传统文化与民间习俗得到传播和传承。

  立足“全域旅游”做好节庆文章

  发展节庆旅游还有很多路可以走,比如“旅游 文化”、“全域旅游”。

  2015年,韶关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大旅游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把韶关建设成为广东生态旅游休闲区和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区,把旅游业打造成韶关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能整合当地旅游资源、彰显本土文化、塑造目的地形象的旅游节庆活动自然当仁不让要担起重任。

  “节庆经济作为会展经济高度升级的产物,应成为今后推动韶关会展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郑永仪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可因文化得以提升,文化亦可因旅游得以传播。因此,各活动主办方应牢固树立高效办节的理念,立足“全域旅游”设计节庆内容,在目标定位、预期效益方面紧密结合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提升活动的文化内涵,打造特色主题节庆,在“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六要素中融入更多的主题元素,按照“以节为媒,文化为魂,经济为旨”的办节思路,延长节庆的产业链。

  他指出,韶关“三产”资源丰富,既有着闻名遐迩的休闲农业,历史悠久的工业基地,又有着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完全可以将农耕体验、科教游学、商务会展、体育赛事、文化艺术、宗教文物、影视网络、民俗风情等内容设计成节庆活动,引导旅游产业走上多功能、综合型、高品质的融合发展之路,拉动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

  毫无疑问,无论是“旅游 ”延伸“文化 ”、“农业 ”、“体育 ”,还是借力“全域旅游”铸造节庆旅游精品,最终目的都是实现“旅游产业社会化,社会产业旅游化”,将韶关打造成华南地区最有影响力、最重要的“旅游客源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