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推荐157项南昌文化符号 今日起专家组将进行初选

20.10.2015  10:29

接受网友公开投票

26位人物、33处历史遗迹、24个人文景点、13个红色景点……昨日下午,“‘最南昌’——寻找南昌文化符号”活动征集阶段正式结束,今日起专家组将从征集的南昌文化符号中初选30个候选符号,依托网络媒体接受网友公开投票。记者了解到,在短短8天的征集阶段里,共收到近千位市民和单位的邮件、信件,推荐南昌文化符号157个。

滕王阁万寿宫等被荐次数最多

记者注意到,157个被推荐的南昌文化符号涵盖了人物、景点、老字号、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方面面。然而,在多数市民的推荐信中,都推荐了相似的人物或景点。滕王阁、八一起义纪念馆、万寿宫、绳金塔、八大山人等已经在南昌人心目中举足轻重的文化符号,都受到了数十次推荐。

巍峨绳金塔,金顶放光华。游客众口夸,彩辉云层洒……”市民邢柏林不仅推荐了绳金塔,还为其写了一首诗,诗的最后还加上了注解。市民朱建南则在信中写道:“我认为南昌文化符号首先应该是南昌人都熟悉、经常走动的地方;其次,南昌文化符号应当能让南昌向世人展现她美丽、厚重的人物、山水、景观,让人们游览后有所记忆。”他不仅推荐了中山路、胜利路、八一大桥、万寿宫等19个南昌文化符号并认真地写下理由,还写下了一些知名景点他没有推荐的理由。

打油诗荐“舌尖最南昌

白糖糕、马打滚,瓦罐汤、拌米粉,牛舌头、糯水酒,红顶招子常在手……”今年79岁高龄的南昌市楞上小学退休老师张奇煌寄来了一首名为“舌尖最南昌”的打油诗,诗中将南昌地道小吃串联起来,写得非常有趣。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看了南昌晚报报道舌尖上的南昌文化符号后有感而发,于是结合自己多年来印象深刻的南昌美食写就的,“我最喜欢的就是马打滚,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只有绳金塔一位老人仍然在做。马打滚是用糯米粉捏成圆柱形,两头尖尖的,油锅里有红糖,炸出来软软的甜甜的,非常好吃。还有辣椒炒油渣,很早以前就是南昌人非常爱吃的。

高校教师考察生米老街并力荐

人们之所以选择生米为集镇,因生米东面的赣江有天然深水港,古时以水运为主……”昨日,组委会收到一封一万多字的推荐信,推荐人是南昌理工学院的周香莲和刘燕。她们在信中推荐了10个南昌文化符号,并且着重推荐了生米镇老街,仅生米镇老街的推荐理由和照片就占了近一半。刘燕告诉记者,她和母亲周香莲都是老师,“妈妈是生米镇人,对那里特别有感情,我们经常去那里考察,推荐信里的图片都是我们一起拍的。

壕沟、古井、商业、手工业、麻石路、文化习俗……生米镇老街的每个细节都被记录得十分详细。周香莲在信中说,希望推荐生米镇老街,借此推动对它的保护,“生米镇老街北面有世界最高的摩天轮;西北有南昌西客站、小平小道;西南有西山万寿宫;南面有雁湖温泉城;东南有厚田沙漠,生米镇老街几乎被现代化的旅游区包围。在这些旅游区中,唯独没有传统的古镇老街旅游区。如果把生米老街修整恢复,传统旅游与现代旅游相映衬,那就是在这大片旅游区上画龙点睛。

市民寄书推荐南昌采茶戏

在大多数市民选择邮件推荐南昌文化符号的同时,还是有不少市民选择为心目中的南昌文化符号手写推荐信。新建区石岗镇的流萤就是其中之一。他寄来的信非常厚,信封上的字迹非常工整,就像手写黑板报的艺术字一样,邮递员刚送来这封信,就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工作人员拆开后才发现,流萤寄来的除了一张手写信件,还有一本厚厚的《江西戏剧年鉴》。“这部年鉴已经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流萤在信中写道,“我推荐南昌采茶戏作为南昌文化符号,因为它历史久远,有民间基础,能够代表我市的文化特征。”(实习生 何伟 记者 周西月)

来源:南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