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快递丢失价值3万珠宝 客户维权半年无果

13.01.2015  21:37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快递,可以说就在你我的身边。在公司楼下、学校门口、住宅小区,天天都会看到一辆辆来回穿梭的快递运送车,每辆车身上面都会标注着不同的快递公司名称。快递可以上门收货取件,配送到家,非常方便。但是,当您每次寄送物品时,会不会为物品保价呢?这些寄送的包裹是否能够安全送达呢?如果包裹丢失,又应该怎么维权呢?对于这些疑问,很多消费者恐怕并不清楚,特别是当您选择了口碑品牌都还不错的快递公司时,消费者就更不在意了。然而,这其中却暗藏风险,信誉度高的快递公司也不意味着您寄送的包裹就安全无忧了。王女士几个月前就遇到了这样一件蹊跷事。

  去年的5月份,北京的王女士在广州当地购买了一件珠宝,价值28500元,由于比较贵重,王女士没有选择自己带回,而是选择由卖家直接通过顺丰快递给她,收货的地址是北京市的一个古玩商场。过了几天,包裹到了,顺丰快递的快递员打电话给她通知要送货。当时是下午6点多,王女士所在的古玩商场已经下班了,只有前台还留有人。快递员想要把包裹放在前台,但王女士担心包裹丢失,要求快递员第二天再送。双方商定之后就挂断了电话。一个小时之后,快递员的电话又打了过来,告诉王女士,包裹丢了。

  王女士赶到顺丰快递的分拣点,询问怎么回事。负责派送的快递员情绪低落,一句话也不说,问他包裹怎么丢的,他也说不太清楚,说是可能放在快递车上不小心滑落了。王女士说,如果包裹真的丢了,最好的办法还是报警。可是分拣点的经理却说,先暂时不要报警,他们一定会把东西给找到,不会让王女士有一点损失的,请王女士放心。

  听到经理这样说,王女士就没有选择报警,而是先等待顺丰寻找的结果。可是,等了一天又一天,最终等到的结果却是,包裹找不到了。而此时,也已经过了报警的最佳时间。民警告诉王女士,如果事发当时就报警,起码可以通过监控录像机看到当时的具体情况。

  王女士很生气,她越想越不对劲,觉得事情有几点很蹊跷。首先,当快递员打电话告诉她包裹丢了的时候,离刚开始送包裹的时间也就只有1个小时。顺丰快递的分拣点和收件的珠宝城之间也就是100米左右的距离,周围还布满了摄像头,如果当时报警,找到包裹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顺丰的经理为什么不同意报警。其次,包裹丢失在之后,快递员屡次询问王女士包裹里面到底是什么,值多少钱,哪里能够买到?为什么要这么问?还有,对于怎么丢的包裹,快递员为什么说不清楚?尽管王女士并没有实质的证据,但种种迹象还是让她心生怀疑。王女士说,顺丰在处理这种丢失包裹的问题上,非常有经验,可以说是行业内的一种惯用的处理方式,但是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心里却很不舒服。

  包裹丢失之后,顺丰方面和王女士就赔偿的事情进行协商。顺丰方面认为,王女士的物品尽管贵重,但是没有做保价,他们只能按照运费的几倍来进行赔偿。但王女士觉得,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对包裹进行保价,一般情况下很多消费者都没有这个意识,但是整个过程中自己没有任何过错,而是顺丰把东西弄丢了,理应全额赔偿。随后,顺丰又提出赔偿王女士5000元,但王女士拒接接受。双方因此僵持不下,转眼大半年就过去了。

  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当时选顺丰就是因为信任这家公司,在这么多快递公司中,顺丰的口碑是最好的,收费也是最贵的。而且在事情发生后,也是听信了顺丰公司的承诺,说不会有任何损失,肯定能找回来才没有选择报警,而如今的结果却是这样,实在是太不合理、太让人寒心了。

  顺丰事后对于包裹邮寄的整个过程也进行了追踪调查,证明王女士寄送的物品的确价值28500元,广州那边的发货方也在配合顺丰进行调查,但是调查结果却迟迟没有出来。

  记者随后联系了一直负责跟进王女士这件事的顺丰售后经理田先生,他告诉记者,这件事情双方一直在进行沟通,但是始终也没有达成最终的协议。

  记者:那您是一直处理这个事情对吗?跟进这个事情。

  田经理:我是负责理赔,一直在处理这个事情,非常感谢贵媒体对这个事的关注和重视,是这样的。今天的确我也是在这块临时有点事过来,我后期的话,如果要了解这个事情,我会安排专人做一个详细的报告然后解释详细的阐述一下这个事情的整体一个过程。

  记者:那么现在这个事情还没有确定最后的解决是吧?

  田经理:对,之前我们也是一直在跟竭尽全力是想办法跟王女士沟通这件事情,但是截至目前为止也没有达成一个有效的共识,所以也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

  记者:那么顺丰也是没有一个其他的赔偿方案。最后就是5千块钱赔偿对吗?

  田经理:这个现在的话,因为我们之前也是以协商的态度去沟通这件事,刚才我跟您说了,这个我们会做一个详细的报道,然后工作日我们会跟您联系做一个详细的沟通,好吧。

  由于记者采访时正值休息日,对方承诺将在工作日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和记者就事件的详细过程进行沟通。我们也会随时关注事件的最新进展。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包华、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綦晓芳对此解读。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