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颂寒:学生留遗书 呼唤孩子心理教育

08.09.2015  11:08

  “我死后,请不要再去烦其他人了,我的死只和我个人有关……下辈子不做穷人家的孩子。”8月31日,在抽屉里留下两张字条后,安徽六安市高二学生陈伟(化名)离开租住的房子出走,没带手机和钱包,7天没有音讯。(2015/9/7澎湃新闻)

  一名孩子,因为留下一封“下辈子不做穷人家孩子”的信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让人感到庆幸的是,七天之后将他寻到了,没有让这件事情成为一种悲剧。可是,这起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后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倒颇让笔者感到好奇。

  看到新闻背后的留言,其实除了说孩子不懂事之外,还有很多一部分是告诉孩子。人虽然穷,但是只要活着,总会有希望成功的。字里行间中透着满满的心灵鸡汤,但是,这样的心灵鸡汤对于留下遗书的陈伟而言,在笔者看来,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一个心理充满憋屈的孩子,此刻需要的或许是一个指路人,或者是切实可行的方法,或者是能够给他心理带来温暖的人。而不是那些空泛的心灵鸡汤。

  父母为了规范孩子用钱,每次都限制了孩子使用金钱的数目,并且一再教导没钱了再找他们要。而据和陈伟同住的同学所说,陈伟曾经长期没有钱。显然,这个孩子是非常内向的。因为父母的要求。有时候,他宁愿自己憋屈,也绝不愿意轻易的像父母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这样的孩子,相对于平时大大咧咧的孩子来说,其实内心是相当缜密的,他们并不是像某些网友说的那样,不懂得尽孝或是努力,只是在他们内心最脆弱的时候,就连自己的父母都没有真正的去安慰他们,才让他们的内心在某一个点上崩溃了。所以,与其苛责这名留下遗书的孩子,倒不如多走进他的内心去看待这起事件。

  其实,孩子的父母并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穷人家庭,相对而言,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中产家庭。但是,为何孩子会一直笃信自己就是穷人家的孩子呢?笔者认为,还是父母的教育出现了偏差。

  现在流行“穷养男,富养女”。只有教会自己的儿子吃苦,才能真正让男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勤俭和努力。但是,当穷养男变成一种极致的教养方式的时候,是否会让男孩子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极端自卑的心理呢?这种心理或许会让孩子封闭自己的世界,外人要想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就真的太难了。因此,最终导致了这起学生留遗书的事件发生。

  有时候,对于一名心灵脆弱的孩子,再多的大道理不如陪伴来得实际。当我们一直大力提倡穷养儿的时候,却不能忽视当穷养变成一种极端偏差的心理暗示的时候,是否还能取得当初所想要得到的效果。

  穷养男孩是可以,但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不能一味的打压孩子内心深处的诉求。有时候,多去听听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而不是一味传授一些起不了什么大作用的心灵鸡汤,才能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