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颂寒:小米与乐视斗嘴 便宜了谁?

16.06.2015  12:06

  今天下午,小米电视负责人王川再次发声,公开质疑乐视电视三大问题:未按规定接入互联网电视播控平台疑似违规、平台内容数量不足、捆绑年费及内部二次消费。对此,乐视回应道“明天下午发布会一一作出回应”。(6月16日 中国新闻网)

  作为网络电视行业的两个巨头,小米和乐视属于两个对手。而两者之间因为小米的一次公证处公证,宣称电视内容是乐视的2倍,手机内容是乐视的3.5倍。从而引起了两个行业巨头的骂架,但其实这是市场化竞争者之间的比试,受益的最终还是消费者。

  其实,双方之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互相“磨刀霍霍”的原因,根本还是为了更多的抢占市场,让消费者认为自己的产品质量才是最好的。虽然二者一开始的打嘴仗或许只是一时之气,但从长远来看,却有利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并且对于消费者来说,能够更加了解到自己应该享受到的服务,倒不失是一种优化市场产业结构的“嘴仗”。

  二者之间之所以会如此大动肝火,无非是存在了一方能够与自己平分秋色的对手。要想将自己处于垄断的地位,那么就要将对方扼杀。可惜双方都不拥有将对方彻底吞没的实力,因此两个公司的吵架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化。但是,吵架就需要拿出证据来说明自己的产品如何的优质,从而能够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能够真正做到对两件产品之间做出比较,从而二者之间选其优。

  其实,类似大公司之间的嘴架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曾经360和腾讯公司的也曾大打出手,甚至惊动了国家层面的领导出面调停。但是,吵架过后是两者之间不断对产品的更新换代,从而为了真正做到把对手打垮。可是几年下来,二者依然不倒。倒是消费者因为两家公司不断的竞争,坐收了渔人之利。

  市场化要能够真正做好,需要的绝对不是垄断化的大公司,而是拥有高科技高技术和竞争者的行业领跑者。在某些方面来说,一些嘴仗的背后,其实是公司在市场竞争后所带来的必然产物,倘若两家企业都互相形成默契,联合推出统一价格让消费者购买,那才是真正的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

  所以,对于小米与乐视的嘴仗,真正的受益者只会是消费者。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这样的事情还会持续发生,但最终只会促进市场产业结构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