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预防自杀日:拿什么来阻止青春的凋谢?
新华网江西频道9月10日电(记者王衡 汤阳 邬慧颖)近期,江西、辽宁、安徽等地相继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令社会震惊。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有的人因得不到及时疏导而轻生。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在这个特殊日子来临之际,我们该怎样才能挽救年轻的生命?
青少年学生自杀,话题沉重而现实
9月6日,江西一天内发生两起学生自杀事件。当日上午,江西赣州八中高中一年级一男生从西河大桥上跳下身亡;下午,奉新县华林中学14岁男生余某在家中上吊自杀。
数月以来,我国各地已发生多起学生自杀事件。记者梳理近年来有关学生自杀的信息发现,学生自杀案例分布广泛,覆盖从小学生到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各个阶段。
其实,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少年自杀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例如,有数据显示,欧洲国家中青少年自杀率较高的俄罗斯,平均每年有1500名青少年自杀身亡,而有自杀倾向者是这个数字的3至4倍。
今年世界预防自杀日到来之际,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首份预防自杀报告指出,自杀为当前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15到29岁年龄段的青少年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想不开”的背后是什么?
象征阳光与活力的青少年学生群体,本应朝气蓬勃,与轻生无缘。然而,当一起起自杀事件发生后,不禁让人追问:是什么让他们想不开?
有关研究显示,学生自杀大都与不能承受学习压力相关。今年5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搜集了2013年发生的79例中小学生自杀案例,其中57例报道了明确自杀原因的案例显示,“成绩下滑或不理想”“教师行为失当”“作业没完成”“家长期望值过高”“被家长批评”等是导致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据此,该蓝皮书认为,中小学生自杀的根本原因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
记者调查发现,因父母闹离婚、家庭暴力等家庭及社会原因导致的学生自杀事件也有不少。2013年底,广东省汕尾陆丰市一服装店店主怀疑中学生徐某偷了衣服,对其进行了人肉搜索,徐某因不堪压力而跳河自杀。
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首席专家何蕊芳介绍,不管学生自杀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共同的原因都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精神抗压能力薄弱。在她近期接受咨询的案例中,有大学生因女朋友提出分手而欲轻生,有高考生因志愿滑档而在两个月内自杀三次,还有一名成绩一直位居年级前两名的初二学生,仅仅因为考了第三名而想不开,从二楼跳下受伤。
每一起学生自杀事件,无不令人扼腕叹息。教育、心理专家指出,面对一个个年轻生命的消逝,亟待补足“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短板。
不少专家指出,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再加上青少年身心尚未发育成熟,遇事容易走极端,一时想不开,就会产生轻生念头。而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让学生从学会正视挫折、克服挫折,有利于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独立性,培养坚韧的品格。江西省社会学协会会长王明美认为,不仅仅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也要形成让人们学会接受挫折的风气,从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同时,加强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也十分必要。从事自杀干预研究多年的何蕊芳说,国外一般在初中就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我国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比较肤浅,而且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也不受到重视。
何蕊芳建议,学校、家庭应建立一个发现、识别、干预学生自杀的机制,老师和家长发现学生有情绪低落、厌学等不良情绪时,可先由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甄别,必要时由专业心理医师进行治疗。为此,老师和家长也应有基本的青少年心理知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对于学生自杀现象,学校、老师和家庭都应从学生健康成长出发,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调整,从长远来讲,则要改变教育管理体系、评价制度,不能只盯着学生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