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洪举:领导兼职过多凸显精简机构的紧迫

07.11.2014  11:15

  近日,东莞市召开苏迪曼杯赛事筹备动员会议,市长袁宝成在会上批评身兼筹委会7个部门领导的东莞某公司一位副总经理,并质问“你能不能干得过来?”(11月6日《新快报》)

  其实,何止是公司副总兼职过多,该企业副总身兼7职并不算什么稀奇事。一些党政机关领导的兼职恐怕不止7个,甚至有些兼职,连领导自己都说不清楚。

  仔细审视,领导的兼职,多在临时性机构或议事协调机构,正规的职能部门的兼职倒是很少,某局局长兼任另外一局局长的新闻就很少见。

  而且,有很多兼职,也不是领导自己能够做得了主的,往往是“被兼职”。以笔者单位而言,时常接到上级部门的电话,工作人员仅在电话中告知要成立某某活动办公室或领导小组,要求安排领导参加。经主要领导研究或同意后,直接将某领导名单报送过去,而这些又多了一份兼职的领导,有时连自己都不知道。任命兼职领导的文件也是躺在纸堆里睡大觉,未见过一天太阳。

  也就是说,很多领导的兼职只不过是临时的,挂个名,凑个数,起到粉饰面子的作用。其背后的相关机构,也是应景式的“草台班子”,有的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属于纸面上的“官衙”,是应付上级,糊弄群众的花花架子。从这方面来说,倒是没必要对领导的兼职过多深入追究,因为谁都没把这当回事。

  不过,在中央大力反对四风,持续推动简政放权以来,我们势必应该对领导的兼职过多产生警惕。一则,虽然领导不必操所兼任职务的心,但过多的兼职也是形式主义泛滥的恶果,表明一些地方对“反对四风”工作落实不到位。第二,过多的兼职必然让公众产生合理质疑,那么多的兼职,领导怎能做好本职工作。再者,兼职背后临时性机构的过多过滥,让人怀疑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低下,否则何需这么的临时性议事协调机构来打通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环节。

  领导的兼职,表面上是形式主义作祟,实质上还关乎精简机构的问题。近日有关方面宣布,全国已经砍掉了13万个“协调机构”。领导的兼职过多说明,还有一些临时性机构需要精简和清理,只有进一步精简机构,简政放权,才有利于将依法行政推向深入并有效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伴随着大刀阔斧的精简机构,还需健全法律法规,提升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为民服务水平。注重发挥常设机构的作用,明确各机构应该承担的责任,打通便利利民服务环节的最后一公里。让公众切实享受到简政放权,精简机构带来的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