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共领导转向贤能政治 领导人比我们优秀
美国政治网站8月26日文章,原题:中国的领导人比我们的更好?
两场选举相隔6000英里,其中一场中,肯塔基州参议员兰德·保罗拿电锯对着美国税法,得州参议员泰德·克鲁兹享用着他在枪管上烤的培根,新泽西州长克里斯·克里斯蒂说美国教师工会“欠揍”,而唐纳德·特朗普用唐纳德·特朗普的方式出尽风头。
另一场选举中,12名部长在北京汇聚一室为下任中共中央中组部秘书长投票。两位“决赛选手”都是从世界上最苛刻的领导力考验中脱颖而出。仅在最后阶段,中共党员就提名约12人参选;一场笔试将其人数缩减为5人;由高级官员和政策专家参与的面试又将人选缩至3人;他们都将接受贪腐和政绩调查;最后两位要面临资深部长们的投票,最终当选的几率约为14万分之一。
我们沉溺于我们的民主方式—连电锯和培根都用得上。但我们有多少信心能证明自己做得对?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肯定通过我们这一套选出的领导人无论党派和信仰,都能和他们那一套选出来的人水平相当?
这就是《中国模式:贤能政治与民主的局限》一书至关重要的原因。近几周来,中国或许因其股市大跌—而非其日益显现的意识形态挑战—而屡见报端。但我们若以上证指数为由而不认真考虑相关挑战,那将是沾沾自喜且毫无远见。
而该书作者、研究儒家传统的加拿大政治理论家贝淡宁提醒我们,中共的政治领导已从马克思主义群众斗争转向颇具儒家“管制”理念的贤能政治。从最基本层面看,美中拥有共同目标:我们都希望领导人英明有为且胸怀天下。但我们就如何找到这样的领导人而产生分歧。在无论何时何地都给出“一人一票”的答案前,我们应三思而后行。
贝淡宁认为,问题在于民主选举能否产生良好效果,尤其是在那些缺乏悠久政治权益传统的国家,甚或在美国亦不例外。我们中仅有极少数人是税收政策、气候科学或地缘政治专家,但所有选举都要求我们对这些领域做出判断。
即便存在所谓“群众智慧”效应,但我们中有77%的人相信外星人曾光顾地球,相信人类进化论的不到一半……我们能指望这样的公众在科学和经济等事务上做出良好判断?这并不是说半数美国人“傻”,只是想指出这套体系中存在的缺陷,政治无知只会促成贝淡宁口中“选民的暴政”。
贝淡宁使“一人一票”选举走下神坛的观点算不上太新颖,但其更有新意之处在于不停将其与正在逐渐发展的中国“贤能政治”相比较。后者主要基于领导人的能力和德行均为客观素质的主张。且就衡量这些素质而言,有些比通过公众感受“筛选”更直接,如GDP增速和近来新增的环境可持续性等。正如贝淡宁所言,中国“最高领导人须积累数十年各种治理经验,仅有极少数人能抵达‘制高点’。例如习近平经过近40年励精图治和16次重要晋升才成为中国国家主席。”
所以,就在中国股市大跌引发外界对中国救市能力发出新质疑之际,我们难道不该对中国的政治架构感到好奇?毕竟与这种政治架构相伴的是中国长达30年的经济迅猛增长,以及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脱贫壮举。面对中国延续1500多年的精英选拔传承,我们难道不该至少对选举制民主的前景产生些许谦卑之情?(作者罗布·古德曼,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