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频现 中恒能否趁“大势”做强中药

21.02.2014  10:49

去年,由于中药材农残超标、中成药非法添加成分、有毒成分标注等问题,致使中药饱受争议;同样的问题,也使我国中药在“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屡屡碰壁。中药不行了,中医不可信,“去中医药化”的舆论又沉渣泛起,甚嚣尘上。

然而,力挺中医药的声音却不容置疑,铿锵有力。1月17日,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获悉,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前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做出重要批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日,在京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提出九个“着力”和六个“善于”,作为部署和全面推进中医药工作科学发展的新抓手,力推中医药发展列为国家战略。

高层的两个“信号”清晰传递出的丰富内容,足以让唱衰中医药声音哑口无言,同时也为我国中药企业的发展前景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2月14日,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252](以下简称:中恒)董事长、总经理许淑清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相当给力,让整个行业吃了颗定心丸。而且,中恒摸索的做法与政策基本合拍,顺应了大势,这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2014年中恒的战略布局和发展步伐有望大幅提速。

许淑清信心满满的表态背后,源自于中恒集团2013年度财报的强力支撑:由于中恒业绩优良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当日股票应声上涨6%。那么,中恒探索的路径究竟为何?业绩能否做到可持续性增长?企业能否由做大变真强?记者进行了调查。

图为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许淑清

拒绝诱惑做减法

以前,中恒集团打造了高科技、高效率、高成长“三匹马车”的产业结构,构筑了以中药制造业为核心主导产业,房地产开发为成熟基础产业,辅以旅游酒店、物业管理及自有资金投资参股等多元化的集团经营架构。

当时,房地产开发非常火热,利润可观,造成热钱游资蜂拥入市,“不差钱”的开发商开始疯狂高价拿地,推动房价一路飙升,导致国家出台政策频频调控,其密度和力度前所未有。

许淑清说:“这引起我们的思考,当初的梦想是做一家受尊重、负责任的百年老店,如果仅仅是什么赚钱做什么,岂不是与初衷相违背?再加上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公司业务必须转型。

拒绝诱惑,专心于主业。放着快钱、大钱不赚,去做药,辛苦且不说,还赚不了几个钱,这个决定是不是太轻率了?两种声音在会议室里激烈交锋,最后“做主业”占据了上风,董事会毅然做出决定,出让房地产业务。值得一提的是,此举将为中恒带来约2.25亿元的税前投资收益。

2012年3月9日,中恒集团公布董事会公告称,根据国家政策的导向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公司决定退出房地产业务,今后公司经营的主业将是以制药业为主,同时将把健康、保健食品业发展为公司的主要辅业,集中精力做好健康产业。

中恒主动减负,收缩阵地,是为做强主业赢得战略主动。” 北京大学教授刘德寰认为,一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未能客观评估自我的“变现”能力,而是盲目多头出击,最后必为所累,纵观近年来的市场风云,多家公司往往折戟于此,着实令人可惜。

记者调查发现,公告当日,中恒受到资本市场的肯定,股票应声上涨0.37%。

【1】 【2】 【3】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