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另一颗地球”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仍需科学证据

24.07.2015  18:27

   紫金山天文台专家:“另一颗地球”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仍需科学证据

  中新社南京7月24日电 (记者 朱晓颖)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发现“另一颗地球”的消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专家认为,这颗太阳系外行星是否有生命存在可能性还需进一步科学证据。

  据报道,北京时间7月24日凌晨,NASA公布发现迄今与地球最相似的系外行星Kepler452b,其上或有大气层、流动水。它距离地球1400光年。

  “我认为,它存在生命可能性很大”,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认为,这颗行星与地球大小相近,其母恒星“年龄”与太阳接近,二者分别为45.5亿年、60亿年,这为可能的生命演化提供了充足时间;Kepler452b与母恒星的距离,与地球与太阳接近,两颗行星均处在宜居带上。

  “它是人类发现的、最接近地球的系外行星,其各种指数与地球相似度高达0.98。不得不说,这是人类里程碑式的发现”,王思潮说。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江徽认为,这颗行星上是否承载着长久以来让人类好奇并耗费心血搜寻的生命体,还需要进一步科学证据验证。

  今年恰逢人类探测系外行星20周年,目前开普勒望远镜发现了超1000颗、已确认的系外行星。在季江徽看来,这次发现的系外行星,其母恒星在温度、亮度上接近太阳,Kepler452b公转周期385天,诸多条件意味着它可能存在孕育生命条件:适宜的温度、大气层和水。

  季江徽表示,若干亿年后,太阳将转变成红巨星(恒星燃烧到后期经历的不稳定阶段),地球也将不复存在。届时,如果人类还存在,将考虑“何去何从”的重大选择问题,今天的研究也是人类未来寻找生存家园的意义所在。

  此外,季江徽透露,紫金山天文台正积极参与中国系外类地行星探测计划(STEP)。该计划将发射一颗卫星,由卫星携带着一台大口径望远镜系统,搜寻太阳系内外的类地行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