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校颠覆“上了大学就解放”推“学业预警”新政

17.06.2014  18:31

  十多年为考试而战,一朝进入学风自由的大学,不少学生感到了“失重”:缺少奋斗目标,不会自我管理,遑论学术创新,甚至连基本学分都修不满……

  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浙江各高校将全面建立健全学业预警和退学制度,对于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学校将提前介入,采取事前、事中预防和传统的事后警示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浙江实行高校“学业预警”新政

  带着“考进大学就‘解放’”的想法,大学生李明(化名)沉溺于网络游戏,各科相继亮起“红灯”。得知消息后,李明的父母想不通:“怎么把孩子送入大学,结果却变得要退学了?

  像李明这样因过度“放松”而掉队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记者随机采访了浙江两所高校,一届学生的退学人数比例约在1%至1.5%。一位教务处老师说:“很多家长表示很难接受,他们在经济上、精力上付出了很多,社会也没有做好接纳退学孩子的准备。

  为改变这种状态,浙江省教育厅出台新规,要求从2014年9月起,浙江高校在严格考试监管及学历文凭发放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学业预警和退学制度,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要按分工,主动关心学生学业修习情况,进行定期通报和提示。

  同时,浙江省教育厅还要求高校加强课内外管理,推广“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未来在高校的课堂考核中,课堂表现、平时测试、作业测评等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将不断上升。

  先期“预警”学校,退学人数下降一半

  记者从两所已先期推广“学业预警”制度的高校了解到,该制度比较明显地改善了学风。

  浙江工业大学自2003年开始采用了3至8年的“弹性学制”,学生可以在最长8年时间里完成本科学业。但现实中,有一些学生8年后依旧达不到学校的人才标准,最后以结业的方式离校。

  2013年,浙江工业大学开始推行“三色两类”的学业预警模式,即“成绩预警”“考勤预警”两个类别和“红、橙、黄”三色预警等级。针对不同情况的学习困难学生,学校还开展朋辈一对一帮扶、“亮剑营”学习困难学生集体晚自习等方式,强化学业管理和人文关怀。

  “掉队的学生慢慢少了,退学的学生数下降一半。”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计伟荣说。

  在浙江工商大学,预警模式推行一年以来,退学的比例同样下降了一半左右。据介绍,该校的学业预警主要是采取“12、24、36”的模式,即未获得学分超过12学分即予以预警,24学分是留级,36学分没达到就要退学了。

  该校教务处处长刘海生介绍说,辅导员、任课老师或班主任会定期向学生通报和提示学业修习情况。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学校除了帮扶外,还需要填写《关心学习困难学生情况登记表》,详细记录对学习困难学生关心记录过程,具体包括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

  改造“太空人”,难在大学前

  从实践效果看,采取“学业预警”制度,是大学教育的务实之举,却多少显得无奈。

  “90后”大学生张淼说:“从幼儿园到高中,无论是父母还是学校,对我的管理可谓无微不至,到了大学后,突然就放松了,说实话,这种由自己约束的相对自由的生活,我有些手足无措。

  一位高校负责人表示,大学生中存在两个迫切需要中止的惯性,一是学习的依赖性,经过长达12年的应试教育后,学生习惯了跟着考试走,离开了试卷,似乎就不知道应当如何去学习新知识,很多应当在中学阶段学会的学习方法和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没有掌握,也没有形成。二是思维的依赖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于照着做而不习惯问为什么这样做;习惯有人指导他做而不习惯主动去做;习惯在很好的条件下去做而不习惯创造条件去做。

  “‘太空人’的现象看似爆发于大学,其实是此前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唯分数、重应试的恶果体现。”多位高校老师对记者说,如果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能从兴趣出发、选择自己的道路,进入大学后,就不再需要外界对其学业的“强压式”辅助。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