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二号G星投入使用
4月29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在京举行风云二号G星在轨交付仪式,卫星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式交付给用户中国气象局。风云二号G星投入业务运行,对于保障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业务的连续稳定,进一步提升我国气象观测能力和对台风、暴雨、大雾、沙尘暴、森林火灾等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雷凡培出席仪式并讲话。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吴艳华主持仪式。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田玉龙、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杨保华和风云二号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参加相关活动。
许达哲在讲话中指出,风云二号G星的圆满成功,是工程各部门和单位高度重视、共同努力的结果,是航天高技术服务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又一生动实践。未来10到15年是中国实现航天强国梦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从过去的追赶者,转变为并跑者、领跑者。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空间应用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气象卫星领域是我国最有希望率先实现并跑、甚至领跑的领域之一。希望有关各方继续加强气象卫星应用需求论证,加强空间科学和气象学研究,加强卫星研制和数据应用产品研发力度,加强气象卫星产品质量控制,加强在轨气象卫星统筹管理。同时,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积极拓展卫星数据及应用国际合作,充分挖掘在轨气象卫星的应用潜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许达哲表示,国防科工局将全力做好风云二号09星、风云三号系列卫星、风云四号系列卫星,以及国家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中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等气象为主要用户的卫星工程组织管理工作,推动我国气象事业和航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许达哲强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的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国防科工局将全力做好民用航天的组织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航天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制定民用卫星工程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规范卫星数据获取、服务、商业推广和国际合作,不断完善民用航天工程组织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工作,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郑国光表示,风云二号G星作为03批第二颗星,去年年底成功发射以来,经过在轨测试表明,所有的24项技术改进成效明显,杂散光抑制、定位定标精度等关键指标得到验证,卫星总体性能优于风云二号F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风云二号G星将在今年主汛期前投入业务运行,与风云二号D、E、F星共同构成我国静止气象卫星“多星在轨,统筹运行,互为备份,适时加密”的业务格局,这是航天工作者和气象工作者成功合作的又一典范。
郑国光指出,“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在气象预报服务、气象防灾减灾以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其资料和产品已经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环境监测、资源开发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风云二号”卫星也是全球综合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了全球观测业务卫星序列,其观测资料也被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广泛接收和利用,充分体现了我国气象卫星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
风云二号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气象卫星应用体系。风云二号03批是在02批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业务应用卫星,寿命由3年提高到4年,汛期观测间隔大幅缩短,空间环境监测性能也大幅提升。风云二号G星于2014年12月3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5年1月6日定点于东经99.5°赤道上空。
2008年7月,国务院批准风云二号03批卫星工程立项。工程的组织实施由国防科工局负责,用户为中国气象局。工程由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5大系统组成,卫星和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负责抓总研制,卫星有效载荷由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负责研制,发射和测控由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气象局负责研制建设和运行。
来源: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