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的飞跃——吉安市青原区“十二五”水利建设回眸

26.10.2015  12:01

 

2011年,是幸福水利人的开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犹如一股春风,吹暖了水利人的心;犹如一副发酵剂,水利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犹如一台加速器,水利建设步伐越来越快。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给力,“十二五”水利发展迎来大好的春天。吉安市青原区紧抓政策机遇,聚焦民生,补齐短板,大力推进“十大工程”建设,构筑“五大水利”保障体系,让全区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水利改革发展成果。

顶层设计布局水网

盛世治水。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建设,这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青原区准确把握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反反复复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及时调整了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富规划,布局安全水网。该区综合利用《农田灌溉工程规划》《防洪工程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成果,提出“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目标,着力打造“五大水利”保障体系。一是建立防洪安全体系,重点推进赣江、孤江、富水河及主要支流综合治理,完成5条堤防和22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提高水利工程防洪能力。二是建立农田灌溉安全体系,重点推进白云山、猫儿下、花岩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全区农田有效灌溉率达90%。三是建立城乡饮水安全体系,重点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基本解决全区不安全饮水问题。四是建立水资源安全体系,重点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业水循环利用率60%,节水器具普及率60%。五是建立水土保持安全体系,重点推进富滩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全区水土流失率降至13%。

广筹资,保证水利投入。争取中央、省级水利资金的同时,该区眼睛向内挖潜力,不断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年均在3.5%以上;每年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从建设维护税中提取不少于25%的资金用于城市排涝和水源工程建设。同时,该区通过“五动”筹资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兴修水利。2011年至今,该区财政投入达13806.91万元,带动社会资金29466万元。

水利建设普惠民众

真想不到,变化这么大!”2014年12月3日青原区政协民主评议水利工作会上,历经2天实地调研的区政协委员肖森云连连称赞。

种田有小农水、生活用自来水、防汛有大喇叭、村边有水景观……世居富田云楼村农民罗晓耕掰着指头细数近年水利变化,“咱们想办的,政府一件一件办成了,咱们没想到办的,政府也都办好了。

数据虽单调枯燥,但使人感觉变化,感受温度,感知幸福。为此,青原区水务局局长张裕楷展示了一份“十二五”水利建设账单——

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面,对46座大小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占比达86%,新增水库蓄水能力1580万方。

在中小河流治理方面,综合治理河道38.5公里,护坡护岸27.56公里,加固河堤6.14公里,项目区防洪标准达10年一遇,排涝达5年一遇。

在防汛非工程措施建设方面,建立“一对一”责任包干机制,建成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安装小型水库雨量水位自动监测系统35套,落实无线预警广播主机38套、大喇叭300多个,进一步完善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防御体系。                                                         

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方面,实施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2处,建成百吨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69处,累计解决8个乡镇12.14万农村群众及在校师生的饮水问题。

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整治渠道1652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5.6万亩,全区有效灌溉面积达20.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7%。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全区万元GDP用水量达306方,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65%,节水器具普及率达61%,主要水源水质在Ⅱ类水以上,小型水库水质达标率为64%,饮水达标人口比例达90%。

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栽种苗木32万株,造林绿化面积8.1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4万亩,处处呈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风光,打造出虎形、文山、天赐、曲塘等22座生态公园。

……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青原区共投入水利资金90739万元,是“十一五”期间水利投入的4.83倍。

深化改革活力无限

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如同梦魇困扰富滩镇水务站站长李武栋十几年,“单位没钱,镇里不管,人都跟‘小媳妇’似的。”李武栋说,“最气人的是工作一件不少,工资却比人家少。”  这一切终于在2011年划上了句号,该区将富滩镇水管站改制为“水务站”,定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落实事业人员编制3个,所需经费纳入区级财政保障。与李武栋一同受益的还有8个乡镇、2个灌区的35名水利员。

针对农村水利设施有人用、没有管的问题,该区出资购买服务,按人年均每座小⑴型水库1200元、每座小⑵型水库800元、每公里小型堤防1000元的补助标准,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安全管理,提供水雨情观测、巡查、报汛、日常维护等服务。

该区按照“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到哪儿、农民用水户协会覆盖到哪儿”的要求,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78家,落实会员3.4万户,控制农田面积16.02万亩。落实农田水利养护基金,按照项目投资10-20%的标准,支持农民用水户协会管护工程。完善村级水管员制度,每个行政村落实1名兼职水管员,负责小农水日常养护。

此外,该区成立抗旱服务队,落实队员8人,配备送水车、挖掘机、发电机、抽水机、打井机械等抗旱设施,确保大旱用水。

多层级、多元化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有效地加强了农村供水、节水、防洪、治污、生态等工作,改变了重建轻管的格局,提高了水利设施完好率。“以小农水养护为例,基本做到了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乡,确保了基本农田灌排畅通。”张裕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