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食品安全要对盛夏“裸露摆卖”说“不”

08.08.2014  14:22

  最近,天气炎热,银川市民李女士连续两次在兴庆区信义市场买到的都是已经变质的酸豆腐,幸亏发现及时并未食用。炎炎夏日,如何确保食品新鲜卫生,记者的调查结果是:农贸市场:豆制品裸露摆放。对此,自治区食药监局工作人员表示,尽量到正规大超市购买生鲜冷食。(《新消息报》8月7日)

  面对炎夏商家售卖的食品变质问题,食药监局工作人员仅仅提醒让市民到正规大超市购买食品,这样的善意提醒虽好,但是缺乏可操作性,试想,正规大超市毕竟少,而且离市民身边的农贸市场距离很远,加上一些市民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忽视,如此提醒值得商榷。

  熟食品,即使在炎炎夏日,摊贩也是裸露摆卖,而不是低温存放,这样的现象也并非是银川市独有的现象,这样做不仅不符合食品安全卫生,也侵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豆制品在夏天很容易坏,更很容易滋生细菌和病菌,且不说豆制品了,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日前播出了关于西瓜的变质实验报道,在盛夏,西瓜切开两个小时后,细菌已经几百个,四个小时后,已经有上万个,过夜后,已经有几十万个细菌,看来食品夏季该怎么样保存很有必要讲究一些。

  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熟食品经过一定时间微生物大量繁殖,使食品中产生大量活的致病菌和毒素,以致食用后引起中毒。据北京市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专家分析,夏季在各类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占食物中毒总数的一半左右。由于夏季气温高,适合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我国每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占食物中毒事件总数的30%~90%,中毒人数占食物中毒总人数的60%~90%。

  在影响我国食品安全诸因素中,夏季微生物污染仍高居首位。它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八大考验之一。我国现有关于食品质量的总体性法规《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农业法》和《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关于微生物污染的条文并不明确,这就为商家售卖变质食品留下了监管漏洞。

  面对熟食品盛夏露天摆卖的现象,很有必要进行食品微生物标准制修订工作。突出问题包括:在大部分食品的卫生标准中规定了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限量,而这些指示性指标与健康并无密切关系;在所有食品中均规定同样的致病菌,并且采样方法与国际不接轨。因此建立完善的食品微生物标准体系是控制微生物污染及预防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当下,最紧迫的可以做到的是,对于露天摆卖熟食制品的商家,卫生和食药监等部门应该协同出台相关规定,强制商家必须使用封闭的冰柜低温保存熟食制品,否则,食品安全和卫生的潜在风险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