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酒店食堂:浪费依然存在 泔水处理有隐患
原标题:记者探访酒店食堂:浪费依然存在 泔水处理有隐患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起“光盘行动”,您一定不会陌生。2013年,由一群民间崇尚节俭的普通人士自觉发起的这项行动迅速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广泛支持,社会各界也纷纷响应,一时间,争做不剩菜的“光盘族”成为了一种社会新风尚。中宣部和国家发改委日前召开会议,正式启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号召在全社会营造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良好氛围。
如今,“勤俭节约、反对浪费”逐渐已成社会共识,而来自餐饮行业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反馈也显示,餐桌上的浪费正在明显减少。但是到底少了多少?浪费现象真的得到控制了吗?记者调查发现,饭店后厨里的泔水缸,提供了一个考量是否浪费的可靠角度——那就是当前浪费现象依然存在。同时,不少餐饮行业经营者将这些泔水及餐厨污水当做负担,并未进行妥善处理,也留下隐患。
北京南三环方庄附近的一家主打海鲜的饭店,晚上九点,不少包间都已经结束用餐,但是几乎每桌上的剁椒鱼头都没怎么动,其他菜也都剩下不少。在北京西南三环的一家主打鱼翅的饭店,一桌菜剩了不少,最后上的面条一半以上都没动。服务员说,这算是正常情况。
记者:是不是点多了?
服务员:吃成这样就算是差不多的了。
记者:面还是多了点,剩了好多。有点小份的吗?
服务员:没有。
浪费现象在自助餐馆也很难避免,三元桥附近一家人均两百多元的自助餐厅的服务员告诉记者,他们采取采取了罚款的办法来控制浪费,但从开始营业以来没有真正罚过一个人。
服务员:剩的多的话我们店规定多买一个人单,但是从开业到现在都没罚过。
北京东城区一家饭店,一桌客人刚刚吃罢晚饭离去,三个人点的五个菜,有两个菜剩了一半以上。
服务员:这个是茄子,客人是点多了。
记者:剩这么多的话,算是多的还是少的?
服务员:少的。
记者:多能剩多少?
服务员:一大盘咧。
但是饭店主厨吴师傅也坦言,泔水产生并不一定是顾客主观的浪费。有的菜因为其做法的缘故,本身就容易产生大量的泔水。
吴师傅:泔水产生的多肯定是浪费,肯定就是浪费,但是向我们做湘菜,有的菜就是用辣椒、姜蒜出味,但是客人吃的话吃主料,不吃配料,就容易产生泔水。
在饭店后厨,记者看到这里有三个一米高、直径超过半米的的塑料泔水桶,其中泔水装了两桶半,吴师傅说,这里存放的是三天的泔水。
吴师傅:这是三天里积下来的。
记者:三天里总共多少桌呢?
吴师傅:一百多桌。
记者:是那种小桌?
吴师傅:小桌和大桌一起,大桌四五十桌。
记者:这个泔水量算是多还是少?
吴师傅:以前多一点,现在少,不是提倡勤俭节约嘛,不过我们自己还是觉得比较多的,希望客人都能吃完。
饭店老板杨女士说,他们在平时的经营里也在主动提醒顾客按需点餐,减少浪费。
杨女士:一般现在都提醒顾客。有的顾客也自觉,不怎么浪费嘛,都说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
但当记者问到,从经营者角度,他们来提倡减少浪费的动力何在时,她想了想,只表示“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但最终坦言,浪不浪费,对经营者来说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
相比饭店,北京的各大高校食堂,浪费现象则并没那么严重,清华大学食堂收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食堂可以按需售菜,大家也基本都能自觉吃完。北京体育大学一名大二学生说,吃的好,并不代表就需要铺张浪费。
学生:现在就是吃多少点多少,有的时候我和宿舍里的人几个人一块凑起来点几个菜,这样吃的种类又多又不会剩下来多少。
泔水和废水带来的不仅是浪费,如若不经有效的处理便擅自排放,甚至可能给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北京的簋街是有名的美食街,但前不久北京市水政大队在对簋街的一次突击检查中发现,这里多个下水管道已经因为饭店擅自排放导致油污淤积,堵塞严重。
执法人员:现在取不上来,上面一层油脂和杂质,都看不见水的流动,水在下面呢。取样罐扔下去都碰不着水,动植物油非常容易凝结,厚厚的一层在井壁上根本取不上来。
负责水质监测的一名执法人员告诉记者,餐厨污水必须得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才能排放,但很多人并没有这个意识。
执法人员:譬如动植物油,咱们的标准是每升不能超过100毫克,但是有的达到八九百甚至一千的都有,如果所有餐饮业都不重视自己的排水,就这么随便往外排,那咱们管网就没法要了。
促进节约节俭,除了号召大家自觉自律以外,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也很重要,这需要我们继续完善管理制度,不断促进节约的法律体系建设,还要加大监察力度,曝光诸如擅自排放这类违法、违规行为,逐步形成行业自律、群众自觉参与、政府激励引导相结合的机制,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约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