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财政预算案主攻竞争力

26.02.2014  20:33

  中新社香港2月26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26日在立法会提交了2014至15年财政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介绍增加房屋和土地供应、纾困和环保等措施的同时,曾俊华在预算案中还就香港作为国际枢纽、产业发展、财政收支等问题提出了建议。他说,今年预算案的主题是竞争力。

  曾俊华表示,香港一直参与并受惠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回归后“一国两制”成为香港独特的竞争优势。除了是内地最大的投资者,香港亦担当国家跟世界经贸往来的中介和桥梁。国家新一轮的经济改革,将带来竞争,也带来大有作为的发展空间。

  此外,香港一直跟全球接轨,建立了广泛和深厚的商业联系,维持市场开放,巩固融汇中西的国际都会地位。香港的贸易物流、金融、旅游和专业服务已建立起相当的规模,在国际上有出色表现,成为香港的经济支柱。曾俊华认为,这些产业仍有巨大发展空间,继续支撑经济和就业。同时,香港必须耐心培育有潜质、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产业,为未来经济发展发掘更多新机会。

  上月,香港连续20年位列美国传统基金会《经济自由度指数》的榜首;在世界银行《世界税赋环境报告》中,香港的税务便利程度连续8年名列前茅,是发达经济体中整体税率最低的地方之一;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连续9年将香港列入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三大经济体。

  曾俊华说,国际肯定和认同得来不易。竞争对手正不断进步,香港需要维持优势。有市民忧虑香港优势滑落,担心竞争力和发展速度不如以往,国际地位会被其他地区取代,影响经济和就业。

  曾俊华认为,香港需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限制,巩固成功之道;亦要居安思危,因时制宜,针对环境的转变作出回应。优越的竞争力不是理所当然,不会自动延续。人才、土地和人口老化是制约香港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多花心思,突破限制,为未来培育充足而合适的人才;增加土地供应,扩大经济规模;及早为老年化社会作好准备。

  在预算案中,曾俊华还引述一份报告指,随着人口老化,劳动力下降,经济和特区政府收入增长会减慢。如果开支增幅持续超越收入增幅,结构性赤字在所难免。这提醒“量入为出”、“审慎理财”的重要性,需要确保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

  对于当天公布的财政预算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指,预算案既紧守量入为出的原则,亦为香港长远和持续的经济发展作出长远投资;既控制支出,也通过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使特区政府继续有能力处理社会长期积存的问题。

  梁振英表示,经济必须持续增长,香港才有能力解决贫穷、房屋、老年社会、环保和青年人向上流动等问题。香港会继续加大基建投资,加强竞争力,改善生活环境。(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