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设“边境购物区”可行否 内地网友不太买账
内地赴香港自由行带热了香港经济,但由此衍生一些问题,考验着香港对大量旅客的接待能力,以及部分港人的耐心。内地人潮和钱潮“逼爆”市区热点,是疏还是堵?香港有团体建议把中英街打造成“边境购物区”。
值得“考虑及跟进”
据媒体报道,由香港新界乡事委员会及商户组成的“沙头角发展联盟”近日写信给香港发展局,建议政府开放现为禁区的沙头角墟,并在中英街设立口岸管制站,让两地居民可以自由进出,将沙头角墟和中英街打造成边境购物点,分流前往香港上水、元朗、屯门等热门地区购物的旅客。
2月24日的香港立法会经济发展事务委员会会议上,旅游事务专员容伟雄回应表示,希望把旅客激增对市民的影响减到最低,政府初步认为“边境购物区”值得“考虑及跟进”,乐意继续讨论及协调。但保安局发言人指出,由于涉及复杂的出入境及边境保安,现在无意为中英街设口岸管制站。
中英街自1898年英国向清政府租借新界后,即一分为二,目前由深圳及香港分开管理。中英街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一街两制”和港、深两侧林立的商铺,曾极大地方便了内地游客和香港沙头角居民的购物需求。
近在咫尺却绕大圈
目前中英街的内地范围设有商场和化妆品店,而香港一侧主要为药房及杂货店,主要出售即食面、奶粉、巧克力等港货,持有特别通行证的深圳居民,可经过位于内地的关口,一个月内最多进出两次选购港货。
香港沙头角乡事委员会主席李冠洪认为,在香港和内地交往日益频密的情况下,仍采取一成不变的禁区管理方法,不仅给香港沙头角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困扰,也造成很大资源浪费。他强调说,香港居民想进入中英街,不仅要开禁区纸,还要办通行证。而由深圳方面进入中英街,也有每月两次的限制。这是迫使近在咫尺的内地游客要绕很大圈进入香港腹地,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拥挤。
沙头角发展联盟召集人林俊嘉表示,现在每日约有8000名旅客进入中英街,估计设立边境管制站及开放沙头角墟后,每日可吸引至少10万人次到访。
类似提议并不是头一遭。2013年1月24日,广东省政协常委、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副主席杨志红就建议在粤港边境建立自由购物区。
根据杨志红的构想,粤港双方应结合轨道交通,对深圳现有的适合口岸进行扩容改造,将深港边境“自由行购物新区”建成一个集人流、物流于一体的大通关口岸新区,香港原产地货物进入该新区实行零关税,新区内货物自由流转,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
杨志红表示,该新区与深圳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内地人士凭“一签多行”可入该区购日用品等货物。这样可以分流赴香港市区购物的旅客,减轻香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内地产品质量提升。他还在香港《文汇报》上建议,用堵截与疏导两手遏制赴港水货客行为。“自由行”购物要区分清楚职业水货客与经常去香港购物自用两种。对职业水货客必须加强堵截措施,对经常去香港购物自用的现象,则应采取建立“自由行购物新区”的疏导措施。
“来港购物,请到边境”?
目前传统的热点购物区,九龙以地铁线上的尖沙咀、佐敦及旺角为重点,香港岛以中环、金钟、铜锣湾及上环为重点。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内地游客偏爱新界的上水、元朗、屯门等地。
设立“边境购物区”的设想一传出,立即就有内地媒体在微博上与网友跟进讨论,“您会去香港‘边境购物区’购物吗”?如果是“来香港购物,请到边境”,您还愿意去香港扫货吗?占压倒性的声音是说NO。
有香港立法会议员认为,内地居民购物范畴由奢侈品延伸至日用品,而香港未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旅客对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的急切影响。建“边境购物区”分流无疑是个很有想象力的提议,但“我日子过好了要买好货”跟“你买好货别妨碍我生活”的结构性矛盾,仅靠短期内建区分流,能舒缓多少呢?
香港旅游事务专员容伟雄的观点依旧是乐观的。他呼吁,香港社会要理性平和地讨论游客问题,政府正努力把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减至最低,并有信心最终解决纷争。(本报记者 任成琦)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