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儒沛赞华文教师是新时期华教工作“最美的人”
“华文教师既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华文教育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日前,中国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马儒沛就华文教育现状与发展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采访。
马儒沛透露,“每年参与国务院侨办各类专题培训的海外教师已超过1万人,同时,我们还从国内中小学一线选派800多名优秀教师赴海外重点华校长期任教,开展示范教学,兼顾培训当地华文教师,有利促进了华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013年10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访泰国清迈崇华新生华立学校时,对华文教师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表示,华文教师是一项崇高的职业,华文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我们的外派老师抛家舍业,有的甚至不远万里奔赴华文教育工作第一线,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却始终兢兢业业,无怨无悔。”马儒沛说,他们是新时期华文教育战线“最美的人”。
马儒沛表示,目前华文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流动性较大等问题一直是束缚华文教育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国务院侨办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培养培训方案,每年设置若干教材教法、汉语言文化、普通话正音等专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大力开展面向现职华文教师的系统培训。
同时,国务院侨办还通过函授教育、远程教育和提供奖助学金等方式,招收中青年华文教师和有意从事华文教育工作的华校初、高中毕业生到师范类院校攻读汉语言文学、华文教育等专业的专科、本科,为华校打造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目前,这类在校学习和已毕业的学生近千名。
据悉,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中文学校现有1万余所,是当地民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马儒沛介绍说,国务院侨办针对华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问题,推出了华文学校帮扶工程,包括评选表彰华文教育示范学校,设立“华星书屋”等。
针对记者关于华文教育“难”在哪里的提问,马儒沛坦言,华文教育的基础仍较薄弱,表现为华文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乏适用当地国情、教情的“本土化”教材,合格华文教师匮乏等。
“事实上,华文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还不够‘强劲’。”马儒沛指出,华文教育源于广大侨胞的内在需求,其发展动力归根结底也要来自华社。近年来,海外侨胞对华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提升,各种呼声也很高,但是,许多侨胞参与华文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对华文教育的内在需求还没有全部外化为实际行动。
面对“圈内热,圈外冷”的现象,马儒沛强调,需要引导更多社会力量特别是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华文教育、支持华文教育,共同做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族事业和功德无量的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