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前马关条约:日本画绘谈判现场歪曲事实
原标题:120年前马关条约:日本画绘谈判现场歪曲事实
日本画师描绘的日本“西京丸”号
日本画师描绘的日本“西京丸”号
120年前的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
1894年7月25日,日本挑起甲午战争。9月中旬,日军攻占平壤,在大东沟击沉多艘北洋舰队军舰。清军兵败如山倒。日军长驱直入,攻打辽东,占领旅顺。
1895年2月,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日军整师待发,拟直捣北京。
3月21日,马关和谈开始。4月17日,李鸿章在日本马关春帆楼上,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有:“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包括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120年前的今天,李鸿章在日本马关春帆楼上,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份震惊中外的极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台湾和澎湖列岛,付出了数目空前的赔款,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资本输出与领土掠夺阶段。
青史如鉴,照亮前途。前日,南京市鼓楼区委统战部召开《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座谈会。鼓楼区委统战部负责同志在会上谈到,历史昭示未来,我们反思历史,是为了立足本职,着眼长远,齐心协力圆好中国梦。
江南时报记者 王梦然 实习生 申乃月 通讯员 朱莉莉 吴爱惠
又称《下关条约》,和南京下关没关系
1895年4月17日,由于甲午战争的战败,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日本称之为《下关条约》。许多人对此条约名称的由来不甚了解,很多南京人甚至疑惑,这里所说的“下关”是不是和南京“下关”这一地名有联系?
在《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座谈会上,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陈仲丹教授讲解了《马关条约》的历史背景、内容和影响。他告诉记者,其实《下关条约》的下关是日本的下关,“关”在古代是关口,也就是收税的地方。记者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得知,下关古名“赤间关”,其中的“间”字,日语汉字发音是“马”,所以称之为“赤马关”,简称“马关”。所以,在清日和谈官方文书中,清政府称此地为“马关”,因此和谈条约就被清日双方分别称为《马关条约》和《下关条约》。
在南京下关座谈《马关条约》,意义深远
虽然,《马关条约》和南京老下关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但选择在此地召开120周年座谈会,依旧是意义深远。陈仲丹教授表示,《南京条约》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就是在南京下关签订的,而《马关条约》也是不平等条约之一,从这个角度上说,在“老下关”座谈《马关条约》意味深长。
采访中陈仲丹补充提到,离今天会场不远的就是静海寺,那是《南京条约》的谈判地,而条约签订是在下关江边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
《马关条约》的签订,让中国吞下甲午惨败的苦果,甚至可以说,20世纪中国的不少问题,都可以从这场战争中找到其内在逻辑。那么,该条约对于南京有何影响,有何关联呢?陈仲丹表示,从条约内容上说,和南京没有什么关系,由于该条约,中国被迫开放的4个通商口岸分别是沙市、苏州、杭州和重庆。而南京之前就是开放的“五口”之一,南京下关的出现,也是由于南京之前开放通商。
不过,对于中国近代史而言,南京是个标志性的地方。陈仲丹提到,中国近代史有个特点:始于南京,终于南京。“1842年8月签订了《南京条约》,这个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渡江战役南京解放这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陈仲丹再次表示,时隔120年,在南京老下关座谈《马关条约》,回望历史,意义深远。
珍贵史料首次披露,日方歪曲谈判画面
在这次座谈会中,陈仲丹以PPT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许多关于《马关条约》的图画,其中许多都是当时日本随军画师所做,再现了条约谈判、签订的场景,这些首次披露的珍贵史料,让在座的人士连连惊叹。
陈仲丹告诉记者,这些图画大部分都是他从日本当地图书馆中搜集来的。日本关于《马关条约》的一些画比较多,陈仲丹解释,这也是因为该事件在日本历史上比较正面,所以日本大量围绕这个创作。“在日本,一般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都会有画师来记录,比如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中都有画师随军记录。”陈仲丹说。
陈仲丹通过一幅作品谈到中国当时战败的原因。“有张就是邓世昌在‘致远号’上激战的场景。‘吉野号’原本是清朝订购的,但因为国库亏空,北洋水师好几年没有添新船。但是在日本,上至天皇,下至孩童,全国上下省吃俭用捐款提供军需。我们的军舰是18海里/小时,而日本水军的军舰是25海里/小时。”陈仲丹说,设备不够先进也是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
PPT中一组《马关条约》谈判的图画,画面中日方谈判的四人身材高而正,而李鸿章的形象却被刻画得极为卑微。对此陈仲丹解释,日本画师大多是从自己国家的角度而作,歌颂日本的英勇形象,所以并不十分写实,有渲染的成分在其中。
李鸿章
与南京渊源不浅
金陵制造局
由李鸿章一手创办
与日本商定合约的洋务大臣李鸿章,是《马关条约》的绝对关键人物。陈仲丹告诉记者,李鸿章在任两江总督期间,曾在南京做过几年的地方官。今南京晨光机器厂的前身、金陵制造局就是李鸿章一手创办的,其位置就在如今的“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内。
“在镇压太平天国失败之后,李鸿章将曾国藩建造的制造局与自己原设的炮局以及购自于美国人的铁厂合并,成立了规模成熟的金陵制造局。”陈仲丹透露,当时清军的大部分装备都是由南京的金陵制造局、上海的江南制造局、天津的天津制造局和福州的福州船务局生产提供的。其中步枪、后膛枪等等都应用于甲午海战中。
南京“小姐楼”
曾住过李鸿章女儿
在南京白下路273号江苏省海院伯利兹科技园深处有一幢晚清老楼,文保石碑称之为“张佩纶宅”,民间却叫它“小姐楼”。
相传它还是李鸿章的私宅。陈仲丹解释,这栋楼其实是李鸿章的祠堂,是李家后人为纪念李鸿章而建的。而李鸿章在南京期间一直都住在两江总督府也就是现在的总统府里,并没有住过小姐楼,李家后人倒住过这里。
之所以称这楼为“小姐楼”,是因为这曾是李鸿章女儿的闺房。而翰林院侍讲张佩纶正是李鸿章的女婿。
本版图片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陈仲丹教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