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城:驱赶“鞋垫奶奶”让校园没有人情味
75岁老人张素婷,在河北师大老校区做了20多年缝缝补补的活计,师大搬到新校区后又来到新校区摆摊卖鞋垫。11月6日,本报报道了河北师大校园中这位“鞋垫奶奶”的故事。“鞋垫奶奶”成了师大的名人,关于她的文章在师大学子们的网络空间内被转发了800多次,许多学生留言称要去照顾奶奶的生意。然而昨天师大学生向本报求助称,“鞋垫奶奶”疑遭学校驱赶。记者再次来到河北师大进行了采访。
校方要驱逐年过七旬的摆摊老太太,而学生却求情挽留。彼此出发点不同,造成意见也有所不同。学校处在管理层,有权力实施相关的决定,而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也拥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当两者意见不同时,不妨稍作分析。
一者从校园环境管理方面出发,为了营造出干净利落的校园环境校方要求经营性活动必须集中在店面,老太太的摆摊行为无疑是一处较为显眼的存在,然而,这样的解释未免显得有些牵强。试想,老太太只是经营些鞋垫生意,要想通过店面来取得正常的营业许可则难免有些为人所难,或者该说根本就不太可能。学校的行为与变相驱赶无异。出动多名保安人员更显得过于强势,也难免遭到学生的排斥。而学生的出发点则较为单纯,老太太在校摆摊已有二十余年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道难忘的风景线,恰巧正值学校搬迁新址,这样的感觉尤为强烈,在校园这个每年都有人离开的环境,尤其显得更为珍贵。
一边是新校园环境的营造,一边是学生希望学校多一点人情味的诉求,两者的矛盾不外如此。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两者完全不起冲突,卖鞋垫的老太太更可以列为该校的“文化遗产”。从她二十余年在校卖鞋垫的经历来说,她是校园变化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一批批的学生,从前的校园轶事,或许她接触的学生比老师还更多,要她说说该校从前的故事,恐怕也是信手拈来,这样典型的一名校史教育的引导者,为何就要白白浪费?
其次二十余年的时光,该校的人事更迭可想而知,迎来送走了多少学生?而如今新校址换旧校址,当初的环境都已不在。人都是念旧的,从前的旧时光,老环境都是记忆中的财富。而在学校当中摆摊卖鞋垫的老太太也成了学生们记忆当中的一道风景。试想,当昔年的老同学归校,或许从前的校园环境都已不在,可老太太买鞋垫的身影却还能勾起太多回忆。
驱赶她离开校园不仅让学生感觉没有人情味,更可以说是学校的一大损失。明摆着的校史教育的好典型,为何不充分运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