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抗震救灾:驻赣武警水电官兵抵达堰塞湖抢险

08.08.2014  04:48

来自江西的武警水电官兵采用“111”科学编组法抢通道路。

人民网南昌8月7日电(时雨、徐迎华)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当地红石岩电站取水坝处由于山体塌方,堵塞金沙江支流牛栏江形成高96米的坝体,坝体顶部最低高程1216米的堰塞湖。一旦堰塞湖溃坝,将严重危及上下游3500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武警水电二总队派出100多名官兵,赶赴这个灾区最大的堰塞湖排险。

8月4日晚,国家防总、长江水利委员会、云南省水利厅等专家组成员和水电部队专家组召开会议,决定由武警水电部队担负红石岩堰塞湖排险主攻任务。

从江西赶赴灾区的武警水电二总队第一梯队40余名官兵下于8月6日凌晨6时到达红石岩堰塞湖抢险现场,根据水电指挥部的统一指示,首先担负了昭巧公路牛栏江下游左岸通往红石岩电站厂房约5公里道路的抢通任务。

为尽快打通堰塞湖生命通道,该总队副参谋长李鸿均带领技术组对灾情进行踏勘,采取增派人员物资和救援机械,分段抢通、同步作业、歇人不停机的方法进行除险。

由于道路严重阻塞,共有大的塌方体12处,再加上堰塞体边坡仍在变形和不断滚落的飞石等因素,所以抢通道路变得非常困难。抢险官兵克服坡陡、弯急、落石等困难,采用“111”科学编组法,即1台重型机械配备1名专业操作手,辅以1名安全警戒员,形成“短平快”式、独立有效的作战单元,边就地抢通、边高效推进,一块块数吨重的巨石在官兵们的努力下被推开,数千方滑坡体被一铲一铲地清除,抢险通道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

7日14时30分,这条五公里的道路实现贯通,累计完成道路土石方清理8000多方,他们还在打通道路的基础上,利用原有塌方土石,修筑防滚石缓冲平台,确保道路通行顺畅安全。

与此同时,第二批次官兵马不停蹄奔赴在抢险路上。为尽快解除悬在灾区人民头顶上的“一盆水”,该总队从全总队范围内抽调4名水文地质专家和37名有着丰富抢险经验的爆破工、重型机械操作手携带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抢险设备向红石岩堰塞湖开进。他们沿途克服各类险情,于7日15时抵达堰塞湖抢险现场。

据了解,在6日下午,武警水电指挥部司令员岳曦少将带领20余名水电部队地质、水利、爆破专家在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勘察,并召开会议制定了处置方案。根据武警水电专家拟出的方案,由于堰塞湖地质情况特殊,坝底纵长不少于750米,不适宜采取纯爆破方式处置,堰塞湖的排险将采取开挖泄洪槽和爆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由武警水电部队快速开辟一条小型通道,让13集团军工兵团舟桥部队进入前方架设工事拓宽开辟道路,然后保障武警水电部队大型抢险设备通过,进驻红石岩堰塞湖坝体展开排险战斗,开挖开口40米、深8米、底宽5米、长750米的泄洪槽,确保安全处置堰塞湖险情。武警水电二总队将协同配合武警水电一、三总队共同处置堰塞湖险情。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