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驾考潜规则现象严重 分析称是时候重拳整治

17.11.2013  11:57
  孙杨豪车追尾引来的驾照风波在发酵的同时,也引发一些网民对驾照和驾考制度的吐槽。记者采访发现,虽然用钱买驾照的现象在大城市已几乎绝迹,但学驾照给教练“意思意思”、一些小城市用几千元上下“打点”就能取得驾照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些驾校陋习和潜规则在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已成为群众关注的行风热点。(11月11日《新京报》)

  随着城市扩张、小客车降价,小客车已经不再是奢侈品,成为常见的代步工具,开车也几乎成为人们必备技能,随之而来的是“全民学驾照”的氛围。在这种语境下,考取驾照的程序严格不严格,相关部门的风气好不好,显得愈发重要。这既关系到公共安全,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廉洁性。

  可是,遗憾的是,考驾照过程的重重黑幕、潜规则,只要是考过驾照的人也许都或多或少有所感触。在某些地方,驾校和考试部门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关系;教练随意吃拿卡要;驾校为了保证“通过率”,大行“打招呼”之道;有些驾校甚至直接是相关人员亲属开办。这些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选择“好驾校”并和教练搞好“关系”,成为考驾照必修课。

  选择“好驾校”,这关系到将来面临的考试严格不严格,通过的概率是多少。而和教练搞好“关系”,这不仅关系到在通过不了考试的时候,他是否愿意拉你一把。笔者在第一次考科目二时没有通过。可是,和笔者一起挂科的小姑娘,直接和教练打了一个电话,就获得了训练科目三的资格。这让笔者第一次见识到了教练的“能量”。

  更重要的是,这里头还有更“潜”的规则,驾照考试越来越有“规律”可寻,很多“资深”教练深谙考试之道,他们有诸多所谓“秘籍”、“口诀”。只要你肯“听他们的话”,按照他们的套路出牌,即使你根本没有掌握驾车技巧,也可能轻松过关。

  不得不说,“先拿本,后学车”,这已经成为很多地方的学车惯例。在这样一种模式下,各方似乎都是受益者,驾校提高了通过率,考试工作人员获得了“意思意思”,教练变得越发趾高气扬的同时更得到了“实惠”。考生虽然吃了“眼前亏”,还得装孙子,但毕竟驾照到了手。然而,驾校也沦为炮制马路杀手的流水线,受损的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和公平正义。

  虽然国家一再采取政策,以期扭转如此局面,公安部交管局在去年推出了多项新措施严格驾驶人考试发证、上路行驶、教育管理等,更是严令要求,凡是发生交通死亡事故的,要对司机考试、发证等环节进行责任倒查,发现违法违规发证等问题将严惩。但这也只有在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相关追责才能开启,在实践中,追责更为鲜见。

  因此,是时候出重拳刹一刹用生命浇灌的驾考“潜规则”了。惟有实现对相关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才能让驾校回归到应有职责,而不再是个藏污纳垢、投机取巧之地。 □舒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