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坚持“一提高一盘活二优化”节地路径谋发展

15.07.2014  21:09

永新县面对用地供需制约,坚持走“一提高一盘活二优化”土地节约集约路径,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保障和支撑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之需,实现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新提升。

提高“两率”用好增量

县委、县政府把提高供地率和利用率作为落实节约优先战略的首要条件,高度重视,定期核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今年继续对历年来批而未供未用土地进行了全面清查梳理,认真分析原因,明确处置意见,下发了《关于全县批而未供土地情况报告的通知》和《关于永新县2011—2013年批而未供未用土地落实“两率”工作意见》相关文件,具体到项目到地块,制定计划,倒排工期,由县领导挂项目,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进行重点督办。通过有力有效措施,1个多月时间前三年供地率提高5.2个百分点、利用率提高9.2个百分点,力争年内供地率达到90%以上,利用率达到80%以上。对落实不到位责任单位予以问责,纳入年度目标重要考核,与用地指标安排及项目立项申报挂钩。为杜绝企业囤地行为,强化供后监管,严格合同履约,设定工业用地二级市场交易限制,与土地利用效率、生态环境挂钩,有囤地行为低效用地不得交易、不得抵押。

盘活存量挤出流量

把盘活存量土地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紧抓不放。大力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加大园区闲置及存量低效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分门别类,逐宗处理。对位置好、拆迁少的,实行退二进三、退工改商;对投入少、产效低下停产或半停产的,进行收回置换,易主盘活;对达不到产出标准的,督促自主升级改造;因企业自身原因,闲置土地两年以上或停止开发建设1年以上的,坚决予以收回。近几年,盘活园区低效土地15宗,面积504.5亩,重新安排15家,实现了土地二次开发利用。

优化布局控制总量

遵循“土地规划定规模、发展规划定空间、城镇规划定布局”的原则,以土地规划引领“多规融合”。选准主体功能区,划定工业产业发展区域边界、城镇建设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边界、生态保护区域边界,宜工则工、宜城则城、宜农则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升土地整体节约集约水平。强化边界管控和用途管制,杜绝无序建设、盲目扩张、侵占红线。

优化工业产业布局

在集中连片荒山荒坡等低效利用土地的小屋岭、茅坪段划定省级工业园建设区,科学编制了万亩工业园区开发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产业结构、区位特点、环境保护等,明确园区功能、产业定位,建立了铜制品生产基地、皮制品加工基地、罗星产业园、返乡创业园、化工园、小屋岭产业园6大产业基地,以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建立工业用地节约集约评价激励机制,严格介定企业入园门槛,严格核定用地规模,对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生态环保、现代服务及战略新兴产业等项目优先供地,对投资强度、产出水平未达到指定标准的,一律不准进入园区。对新引进投资大的优质企业实行分期供应土地,引导中小企业先租赁后出让厂房,鼓励企业建设标准化多层厂房,厂区建筑容积率≥1.2或建造三层以上厂房且建筑容积率≥1.0的,由受益财政将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给投资者。截止目前,通过政府、社会、企业投资建成标准化厂房面积15万平方米,正在开工建设15万平方米。

优化城乡发展布局。 围绕打造湘赣边界重要商贸城市,按照“一江两岸、一城三区”发展思路,高标准规划城市建设布局。不随意扩张,注重潜力挖掘,大力推进旧城改造,改造城中村“腾出”建设用地,改造搬迁停产厂区“盘出”发展用地,改造郊区村“挤出”城市边界用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约4平方公里,打造了市政广场、三湾大道、三湾公园、滨江路堤等一批精品工程,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宜居环境有大提升。在旧城改造中,注重群众权益维护,推进居民上楼,释放土地增值红利。同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已编制自然村庄规划936个,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持续推进引农上坡工程,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分户实施”的原则,于2012年开展试点、2013年全面启动,整合移民搬迁、危旧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共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项目区道路、土地平整、水电、通讯、广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前期建设,一期规划可解决村民建房1100余户,节约土地300余亩,保护耕地500余亩。加大“空心村”整治和旧村改造,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立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机制,整治“空心村”804亩;危旧房改造14万平方米,3400余户居民和困难群众从中受益。强化耕地保护,以界桩管控形式划定永久基本保护农田边界,划定面积42.76万亩,实行特殊保护,严格监管。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聚合资金,整体推进,集中连片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6.27万亩,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土地流转平台,实现良种化、规模化、机械化种植,集约经营“”出了规模,“”出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