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公办高中国际班陷窘境 家长担心课程缩水

25.04.2014  14:00

  原标题:部分公办高中国际班陷窘境 家长担心课程缩水

  正值高中自主招生季,国际课程班无疑是今年的大热门。最近,一些有意让孩子考国际课程班的家长咨询了十几所学校后隐隐发现,从今年开始,政府部门规定公办高中国际班不得另行收费,受经费投入锐减影响,这类高中开设的国际课程缩水了,外教减员了。在上周末举行的某公办高中国际班说明会上,有人道出隐忧:“这国际班会不会‘变味’啊?

  忧心的还有校长们,公办高中国际班收费标准“大跳水”令他们骑虎难下。办吧,引进外教、国际课程、海外教材,建实验室,哪一项不花大价钱?可一人只准收1500元-2000元,全班学生一年学费收下来,连一个外教都请不起,这铁定成了“倒贴买卖”。若政府不予以经费补贴,长此以往,这国际班恐怕是难以为继。不办吧,眼下招生已经开始,学校好不容易在国际教育领域积累的探索经验,就这样丢弃实在可惜。

  纠结中,部分公办高中国际班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

   学费“大跳水”且不得另收费

  上周六,沪上一所老牌重点高中里,一间200人的阶梯教室坐得满满当当,家长们都是冲着时下的大热门——国际课程班而来。

  “据我所知,现在请一名外教每年至少要花30多万元。国际班不能额外收费,你们学校还有几位外教?聘请师资的经费从何而来?”“学校今年开出的国际课程究竟有几门?”……

  尽管招生说明会已经结束,但一众家长显然不满意,因为她们最关心的实质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明确答复。于是,20多位家长将3位招生老师团团包围,刨根问底。

  蔡女士的儿子就读于本市中心城区一所知名初中,为了儿子高中毕业后能出国深造,早在一年前,她就加入了一个留学家长群。今年2月份开始,她更是带着孩子接连参加了十几场国际班招生咨询会。

  “选择这类国际班,冲的就是重点高中的名气,图个放心。”蔡女士说家长当然欢迎不允许额外收费,但这背后的问题不得不直面——以前学费每学期3.6万元,现在只有1500元-2000元,学费“大跳水”。

  “这差距也太大了,课程和师资能不受影响吗?”蔡女士的眼光“毒辣”,她敏锐地从PPT中发现这所学校压缩了部分国际课程。“的确,过去我们开出了十几门相关国际课程,现在实行分层教学,针对部分学生,以中国课程为主,只能开出少量课程,具体是2-3门左右。”招生老师坦言,如果这部分学生有加课需求,可以自行到社会机构参加培训或自学。

   家长担忧课程缩水“变味

  师资方面,这所学校国际班的外教由9位变成6位。不过招生老师一再强调,尽管师资的配备更“简约”了,但并不影响课程的总体质量,因为国际班的“灵魂”在于课程。“既然我们继续招生,就有信心、有能力把国际班做好。

  这样的变化让蔡女士感到犹豫。“既然原汁原味的国际课程缩水了,那这与读国内课程有何区别呢?”在蔡女士看来,不少学生通过国际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演讲能力等综合能力,这是国外高校非常看重的特点。因此,读过国际高中课程的学生在申请国外高校时,显然会比纯国内教育体制出来的学生容易不少。现在课程一压缩,她担心学生申请国外高校的竞争力受到影响。

  权衡下来,蔡女士还是倾向于选择委属高中或优质民办高中办的国际课程班。“至少它们的经费肯定有保障,不用担心突然停办或草草收场。

  现场不少家长都表示,既然三年后“大头”都要花出去,也不在乎这些“小头”。“我知道你们都愿意出钱,但学校不允许额外收费,就是这么一个现实情况。”招办老师无奈地说。

   有学校“借壳”办班赚外快

  “我现在的状态只能用四个字形容——骑虎难下。”在谈到国际班今后的办学时,一所公办高中的校长不住地叹气。他坦言,现实逼迫他不得不算“经济账”。“现在国际班没经费了,我就不可能再拼上那么多老师,开那么多国际课程,否则,这成本实在压不下来。就算压缩了课程,还是倒贴。

  一位老师算了笔账,请一个外教年薪至少30万元-35万元,光十余位外教的花费就达500多万元,再加上国际班的运作费,如支付海外教学软件的年费、建立标准实验室的费用、升学指导、引进国际课程和教材、聘请外籍校长年薪约50万元等,核算下来,成本非常高。

  “如果一人只收1500元-2000元,全班学生一年学费收下来,估计连个外教都请不起。”该老师透露,为了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他们只有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申请,希望获得硬件、软件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经费支持。

  “一些国际课程,如IB或AP,若没有生均5万元-7万元的成本,根本做不下来。”一位业内人士断言,公办高中开设的国际课程班若没有政府补贴,必将面临生存危机,要么关门大吉,要么转型。

  可政府为公办高中国际班埋单是否合适?这当中又存在不同的声音:高中教育本来就不是义务教育,而高端的国际课程教学更是典型的私人品需求,将之纳入学籍管理、由财政埋单是否合适有待商榷。“何况就算今年补贴了,那明年、后年呢,一直这样补贴下去吗?”该业内人士说。

  为了解决生存问题,一些公办高中或以民办学校名义“借壳”办班,藉此“倒贴”公办班;或仅保留主干课程,其余拓展课程转由校外培训机构以优惠价提供。对此,专家提醒,考生和家长在选报学校前,要严把课程、师资、生源、出路、学历认定五大关,慎重选择。

   ■观点

   谨防国际班“空心化”和“低质化

  近年来,国际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此同时也出现各种乱象。比如,作为学历教育的普通高中,举办非学历的国际班(国际班的学生没有我国高中学籍),存在监管的灰色地带;公办高中举办高收费的国际班,涉嫌国有教育资源流失,而对于这种高收费,不少家长颇有意见;选择上国际班的学生,也只有出国一条路,不能出国的话,在内地无法参加高考。

  上海教育部门规范国际班,正是针对以上乱象。首先,将国际班纳入学历教育范畴,上国际班的学生照样有内地高中学籍;给国际班学生参加高考的选择,如果不出国,在内地照样可以参加高考;并对公办学校的国际班以明确的收费限制。

  “要引进海外教材、师资,成本显然会更高,如果政府部门限定不得另收费,结果必然是国际班教育的‘空心化’、‘低质化’。”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也许政府部门的考虑是让公办学校知难而退,那么,还不如直接限制公办学校举办国际班,这从公办学校的办学责任角度是完全可行的——作为政府举办的公办学校,应保障公共教育,而国际班则是差异化选择。

  不能额外收费,也就意味着逐利的部分被“抽空”,公办学校为什么还要开国际班?本市一所试点国际课程班的公办高中校长表示,办国际班也是做教育,不能从商业利益角度考虑,而应从积累课程经验、助推本土课改的目的出发,公办高中尤应以此为动力。因此,要谨防把国际班办成对付“洋高考”的应试班。从长远来看,发展国际课程还是希望做到进一步扩大基础教育对外开放,借鉴国际课程经验,深化高中课程的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高质量的国际课程班才能生存并发展壮大,其他必将逐步走向萎缩。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