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创:理发行业不妨给自己“剪剪发”

10.09.2015  11:27

  追求时尚美丽,剪发美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然而,在理发店享受服务的过程中,许多人进门满怀期待,出门却不同程度会产生一种被理发店骗了的感觉,收费不透明、理发师有级没有证、服务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因为缺乏有力的证据,又往往没有办法明确指出到底是哪里被坑了,消费者有苦难言。(9月9日《南京晨报》)

  或许大家都有这么一个印象,走进理发店,坐上理发椅,背后必定会站着一个聒噪的理发师,仿佛个个都是“超级演说家”。说起来,是为顾客“对症下药”,适合什么样的发型、使用哪一种药水、办理何种套餐,归根结底还是利益驱动下的理发店对理发师或员工有着严格的考核与奖惩,所谓说得多用得多自然挣得多,这是一条极为清晰明了的推销路径。

  按道理说,推销是单方的推介行为,而成交才是双方达成共识的结果。如果说理发师再死乞白赖地推销,顾客就是意志坚定不买账,又或者价格透明、服务公道,消费者甘愿买单,这些都构不上被骗被坑,顶多是耳膜受了些许刺激,服务上打了点折扣。之所以会满怀期待进店去、满心哀怨出门来,那是因为理发行业价格不透明、大搞钓鱼式营销,换句话说,在理发店圈定的一亩三分地里,顾客花钱但并未购买到对等的服务,这里才是症结所在。

  美容美发行业内的盈利模式已然从传统的劳动力服务转变为包装营销,甚至是变相消费渔利,而正是这一潜规则导致了理发行业乱象的滋生。从一般理发师、总监、导师到首席、督导,层级分明的金字塔式结构一方面促使理发师追求进步求得高薪,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绑架消费者,层级太低的理发量不愿用,看得上的理发量服务价格又过高,两难境地下的消费者选择权已经多多少少地受到蚕食。更不用说令人眼花缭乱的银卡、金卡、钻石卡,看似享受了低价、得了便宜,实则是在理发店的推陈出新中慢慢落伍,根本赶不上低价或折扣的脚步。

  消费是个双向的透明选择过程,只有价格在合理的敬意,一方愿买一方愿卖交易才足以达成。而所谓的市场调节自主定价并不意味着政府不管随意定价,如果行业曲解定价规律,监管部门当然不该袖手旁观。那些试图用低廉的价格诱饵吸引消费者上钩,不明码标价甚至“挂羊头卖狗肉”这样的乱象难道不该治一治、理一理?

  依笔看,一个行业固化的正确的从业准则规范裨益行业发展,但一旦为利益抱团取暖,从而伤害消费者权益,非但顾客不接受,政府和法律也不会容忍。因此,如果行业乱象开始蔓延滋长,与其等待着监管部门去收拢,倒不如给自己“剪剪发”,修剪行业乱生的多余枝丫,扶正行业发展路径和方向,诚信经营用心服务才会赢得消费者青睐,因为凭借诚信和质量取胜永远是商道成功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