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市帮扶残疾人就业情况调研

30.11.2015  13:09

2015年全国两会,经济新常态成为了热词。而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相应增大。用工需求不旺、结构性矛盾增多等问题在很多地方一定程度存在。健全人就业尚且如此,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更是“就业一个,幸福一家”的大事情。残疾人就业,也是衡量一个残疾人家庭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帮助和扶持残疾人就业,高安市秉承“和谐、服务、奉献”的理念,以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为契机,以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为抓手,千方百计开辟就业渠道,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

一、基本情况

高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北,总人口90万人。残疾人总数5.7万人,占总人口的6.34%。其中视力残疾人8479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4.86%。听力残疾人13785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4.16%。言语残疾人873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53%。肢体残疾人16587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9.07%。智力残疾人3811人,占残疾人总数的6.68%。精神残疾人4222人,占残疾人总数的7.40%。多重残疾人9300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6.30%。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就业年龄段(主要指18—50周岁)的残疾人占总残疾人数的38.65%,有2.2万人。这2.2万人中,有0.55万人完全无劳动能力,生活靠家人或托养机构照顾。余下1.95万残疾人,有1.6万生活在农村,依靠农业收入解决生活来源,剩下0.35万属城镇残疾人,也是家中经济来源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他们的就业愿望尤其强烈。

二、基本做法

1、出台措施,激励就业创业。近年来,高安市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一些就业创业方面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如高安市财政局、高安市残联联合印发《高安市农村残疾人种养业扶持补助办法》、设立高安市残疾人补鞋一条街、奖励残疾人种养大户、对安置残疾人就业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企业或农村养殖基地进行资金和技术支持等等,这一切利好措施都为促进残疾人顺利就业及创业提供了条件。

2、上下联手,开展就业援助。一是加大用工宣传力度。积极与市内企业联系,要求他们提供适合残疾人岗位,通过电视台、QQ、当地报纸等一切可利用的媒介向外发布招录残疾人用工信息。二是与就业部门联手,举办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为残疾人提供与用人单位面对面的招聘机会。通过这便捷渠道,每年为残疾人提供600个以上适合岗位,有200个以上残疾人通过此途径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3、培训带动,掌握一技之长。为了使残疾人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提升残疾人综合素质,每年高安市残联在完成民生培训任务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和残疾人自身实际,举办2—3期职业技能培训班,每年培训残疾人均在200名左右。为了达到满意培训效果,在培训前均要做好市场调查,再根据残疾人需求举办各类培训班。如,女性残疾人偏向于手工类制作、电脑文印等类,男性残疾人,农村类的偏爱种养殖特别是特色养殖一块,城镇残疾人就偏重于补鞋、维修类、制作点心类。根据市场调查结果,相应安排举办手工艺品制作、插花、电脑基础知识入门及维修类内容的培训班,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

4、促进按比例就业,做好安置工作。按比例就业为目前残疾人就业的重要形式。高安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这方面问题,通过制订政策,要求残工委成员单位要率先招录残疾人,继而带动其他党政机关,各机关干部队伍中都要有一定数量的残疾人干部。各机关单位在坚持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前提下,对残疾人能够胜任的岗位,在同等条件下鼓励优先录用残疾人。督导所属各类事业单位要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各个企业及各类经济组织,要根据行业特点,确定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招录符合岗位要求的残疾人就业。目前,全市在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残疾人有58名,在企业适合岗位就业的213名。

5、自强创业,发挥基地带动功能。近几年来,高安市认真贯彻省、宜春市残联关于扶持农村残疾人种养业大户和示范基地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相应措施,全市陆续创办了一批残疾人种养扶贫基地。基地创建后,较好地发挥了扶贫示范、安置就业、培训、扶持、辐射等综合功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2014年,全市就扶持了5家残疾人种养业扶贫基地,并根据规模大小扶持资金20多万元。

三、存在问题

1、残疾人本身素质跟不上市场用工需求。残疾人由于身体残缺,劳动能力偏弱,文化平均水平普遍偏低,无法适应强度高、智能高的工作,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根本无法与正常人竞争。加之企业能提供的适合残疾人岗位少,大多为守门、扫地等一些科技含量低的工作,工资少待遇差,与残疾人的求职期望值存在一定差距,这方方面面的客观原因限制了残疾人实现就业愿望。

2、福利企业缺乏。集中就业是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可是由于福利企业准入条件要求严格,高安市内目前为止没有一家正规福利企业。象高安市怡信电子厂,位于城乡结合部,由一位深圳返乡的青年创办,该厂的创办确实解决了村里富余劳动力,该村在外面找不到事做的残疾人纷纷来到他的厂里打工,前前后后累计安置了30多位肢体残疾人。尽管如此,该厂负责人不愿意去申办福利企业,他认为申办福利企业条条框框太多,不如象现在这样运转,也并不影响他安置残疾人就业。

  3、社会上存在歧视残疾人就业观念。不可否认,有些人对前来求职的残疾人非常排斥,认为残疾人不好管理,宁愿交纳残保金也不愿意安置1名残疾人,这种观念从另一方面造成残疾人就业难。

四、几点建议

1、加大就业宣传,推动按比例安置工作。残疾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好坏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为了改变社会上对残疾人就业的歧视观念,一方面要加大残疾人保障法及残疾人就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使残疾人就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一方面,要加大打击征缴残保金方面的不法行为,有的企业长年拖欠残保金,不如实上报用工人数,有的企业“挂羊头卖狗肉”,为了逃避残保金的缴纳,将根本没有安置的残疾人用“瞒天过海”办法骗过执法人员,凡此种种,公安、法院、税务等执法部门要联合执法,共同打击虚假行为,推动按比例就业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2、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就业培训力度。自民生工程推行以来,残疾人培训确实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很大帮助。为了更大发挥培训作用,笔者认为,一是要加大培训资金投入,二是要与市场结合,以实用性培训为主,三是要做好残疾人职业推介工作,要与企业“联姻”,积极协调他们提供适合残疾人岗位,尽可能安置更多的残疾人就业。

3、奖励扶持残疾人创业,培植扶贫基地健康发展。从多年的工作实际来看,残疾人创业存在“三多”现象,一是残疾人自强创业的个例不多,二是残疾人创办的基地上规模、上档次的不多,三是残疾人创业能坚持下去的不多。综观分析原因,残疾人由于身体缺陷及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就业稳定性不强,创办基地大多 “零、散、小”。因此,必须大力推行残疾人个体创业扶持奖励力度,将每年征收残保金奖励比例提高,扶持有志残疾人,做大做强,良性有序发展。在基地发展壮大后,要及时引导基地发挥“示范+培训”作用,为残联系统培训残疾人就业作出示范,为基地辐射带动周边残疾人家庭致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