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新型城镇化转型 用长远眼光丈量未来
新华网江西频道4月21日电(李莉 黄继妍)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征途中,高安市敏锐捕捉时代动向,以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为突破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上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近日,笔者走进高安,感受新型城镇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力避“千镇一面”,依托自身资源,因地制宜搞建设
“远离贪大求洋、力避千镇一面,用长远眼光丈量未来。”这是高安市委书记聂智胜对规划的理解。高安坚持规划引领,既注重城乡一体,又突出乡镇特色,着力优化城镇空间结构。
“一核、两翼、三轴”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已然成型:把中心城区作为城乡统筹的核心,建陶基地建成以工业为主的重要支翼,大城·昌西文化产业园建成以文化创意为特色、全面服务南昌三产消费的重要支翼,城镇发展轴、工业发展轴和旅游发展轴各具特色。
根据地理分布和乡镇产业布局现状,高安将21个乡镇划分出“金三角”、“银三角”、“绿三角”、现代农业和新型城镇化五个特色区域。区域不同,发展重点也不同。比如“金三角”重点打造工业、“银三角”以富硒农业为主,“绿三角”搞旅游……
差异化定位、错位发展,让小城镇找准发展方向,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搞建设。“金三角”的八景镇,人流、物流、资金流活跃,正打造产城融合的工贸型城镇;“银三角”的相城镇,依托良好生态,致力打造宜居宜业集镇;“绿三角”的华林山乡则利用山水资源做旅游,提出“上水上游,华美华林”。现在,各乡镇把定位变成“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实际行动,一项接着一项干,一届接着一届抓,真正实现科学发展、错位发展。
为避免盲目扩张,高安把城镇化当成循序渐进、梯度发展的过程,不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新区建设坚持“搞规划、拉框架,做民生”;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建设过程中,也不搞运动式大干快上,而是选择八景、石脑、华林山等6个乡镇做示范。
避免造空城,力求产城融合,聚集人气
没有产业支撑,城市就容易变成“空城”、“睡城”。建设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必须坚持走产城融合的“双轮驱动”之路。在这点上,高安通过科学规划,已初步形成了工业园区、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大城·昌西文化产业园等三个承载平台,成为城镇聚集人口、解决就业的有力支撑。
“我在城里有活干,还能申请保障房,当然希望以后住在城里。”黄志军是八景镇灶岗村民,在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的一家企业上班,年初刚刚申请了一套保障房。想到能在城里扎根落户,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据高安市劳动就业部门统计,仅两大工业园区,工业用工量就突破10万人,绝大多数是“洗脚上岸”的农民。
产城融合,让一个个集镇成为聚集人气的洼地、旺盛商气的宝地。
石脑镇是百强中心镇,2000多亩的工业小区里入驻项目10个,总投资达6亿多元,吸引了众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随着人气的聚集,石脑又投入1亿多元,启动了320国道景观提升、西安大道建设等12个城建项目,并对集镇所有街道进行亮化、美化和绿化,现在集镇常住人口比3年前翻了两倍。
不“夺牌子”、“捞面子”,以人为本,群众受益
走进石脑镇中心小学,映入眼帘的是漂亮的教学楼、优美的环境和崭新的塑胶跑道,穿着整齐校服的孩子们正在上体育课。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是一所乡镇小学。
“城镇建设不能‘夺牌子’、‘捞面子’,城镇化的着力点在于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城乡居民都能够‘安居’又‘乐业’。”聂智胜告诉笔者,高安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坚持“搞规划、拉框架、做民生”,把完善功能摆在核心位置,优先建设发展。
老城区基础薄弱、设施不完善,高安安排1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路不平、水不畅、灯不亮”等问题,还新建了两所小学,启动了人民医院、中医院、高安二中扩改建工程。
瑞阳新区,在规划建设之前就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建设中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出台“一户一人免费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优先安排、60岁以上老人全部免费纳入养老保险、人均15平方米店铺安置、预留村级经济发展用地”等一系列惠民举措,解决广大征迁农民的后顾之忧,新区拆迁工作实现“零强拆、零上访、零事故”。
“高安不缺住房、缺的是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为了这个目标,高安不搞“钢筋水泥”城市,而是见缝插绿,让地造绿。老博物馆位于中心城区黄金地段,搬迁新馆后,原址将用来做绿地。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过上了“坐车不见车、暴雨不见水、推窗见美景、出门到游园”的美好生活。
在城镇建设的思路定位上,高安尤为注重历史传承和区域特色,新区依山就势留下铜鼓岭、连锦溪;华林山镇改徽,不搞大拆大建,着力体现人文山水特色的自然景观,让高安的山山水水既烙上时代的印迹,又留下历史的记忆和绵长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