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让非遗发扬光大 村小成传承基地
9月11日上午,高安市黄沙岗镇横岗小学操场上,百余名小学生在传承人“毛家字门拳”毛永贵的指导下,整齐划一地练习当地濒临失传的民间武术。事实上,将“字门拳”在娃娃中推广,是毛永贵多年的心愿。
濒临失传
黄沙岗镇的“毛家字门拳”发源可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以松柔似太极,快速却不逊于通臂,闻名于民间武术界。该武术以拳定“字”,共有八种套路,讲究“手是两片门,全靠脚打人,脚是两颗钉,全靠手来推”,即攻击敏捷灵活善变,又守身自如,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步伐稳健,稳如泰山,坚如磐石。
“字门拳”是高安市地方民间武学,除黄沙岗镇外,还在高安的石脑、荷岭、上湖等乡镇广为流传,以黄沙岗镇横岗毛家村为本源正宗。可惜的是,由于长久以来的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女的武术门规,加上社会观念的变迁,曾经风靡一时的“字门拳”逐步淡出人们视野。
“尤其是‘字门拳’中的‘非夺’一术,由于内容精奇,需要极大的悟性和极强的意志力坚持练习才能练成,导致‘非夺’失传,如今再无人练成。”高安市文化局相关人士介绍,不过,这一事件也让毛家人意识到“字门拳”的传承迫在眉睫。
在横港毛家村,村民想要把“字门拳”传承并发扬光大的愿望相当迫切。今年45岁的毛永贵是横港村支部书记,也是“毛家字门拳”第五代传人。自8岁起学习“字门拳”,师承“字门拳”传人毛家三兄弟中的老二毛圣滇老人。早在3年前,他就开始联系镇政府、文化部门,申请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功申遗
在非遗申请过程中,当地镇政府非常支持,每年的文化经费均全额拨付给毛家,用于“字门拳”的训练与演出。毛家村多次组织外出展示、比赛、演出,横港小学也获评宜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0年5月,“字门拳”成功申请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就是毛永贵。
申遗如愿,毛家村村民喜不自胜,学习和传承“字门拳”的热情高涨,目前已有60%的村民在学习该拳。该村还趁热打铁,筹建“字门拳”武术馆,组织村民外出展示。
今年上半年,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黄沙岗镇将“字门拳”引入校园。横岗村小学和黄沙岗镇中心小学成为“字门拳”进校园活动试点单位,主要以横港村小为传承基地。
黄沙岗镇党委委员熊柒华介绍,关于民间武术入校,当地政府确定了三步战略:第一步是试点阶段,请毛圣滇师徒到横港村小和镇中心小学传授;第二步替代学生课间操,做到全镇小学集体练习,到2014年国庆节左右,达到500-1000人规模;第三步逐步发展到中学,并形成一整套教学与传承方式,形成特色文化体系。
武术进校
然而,“字门拳”进校园之初,就遇到一个困难。当时黄沙岗镇毛村“字门拳”修习者均师承毛圣滇和毛圣初两位老人,也以他们的拳术最为正宗,其中毛圣滇老人为当代黄沙岗镇“毛家字门拳”掌门。可是在师傅的意识里,“字门拳”是属于毛家的,不能就这么流传出去,更不能什么人都教,否则会坏了“字门拳”的修习规矩。师傅不松口,作为徒弟的毛永贵等人自然也不敢贸然接下这个摊子。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黄沙岗镇干部和毛永贵轮番上门做工作,从“字门拳”传承入手,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最终说服了毛圣滇老人,并决定由他和徒弟为学校的孩子们进行传授。终于,本不外传的武功秘籍,走向了全镇百姓。
“少年强则国家强。武术运动的长远发展和发扬光大,根本在于青少年的参与。”70多岁的毛圣滇说,推动民间武术进学校工作,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武术的内涵,让中国武术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才能彰显中国武术的魅力。(记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