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变味”让官员“生病”

09.04.2015  16:27

  近日,商务部网站发布消息称,商务部合作司司长王沈阳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参加企业安排的打高尔夫球等活动,已构成违纪。驻商务部纪检组决定对其立案调查。这是自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第二位“”在高尔夫上的司长。(4月9日新华网)

  一直以来,高尔夫都是普通老百姓很“”触碰的运动,之所以称其为“”,并不是因为该运动的比赛规则复杂,而是因具有高昂的成本,让普通群众只能“避而远之”,用民众的话来说:对于高尔夫这项运动,我们只有选择“飘过”。然而就是这样一项“贵族运动”,却让不少“勤政廉洁”的官员们为之青睐,更有甚者还为之而“生病”,并且“一病呜呼”。

  在一个普通人看来,打打高尔夫,锻炼下身体,似乎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就行,但是作为一名官员来讲,每个月拿着工资去“享受”这项运动,似乎在常理上是说不过去的。众所周知,在高尔夫会所注册会员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这样一大笔可观的数目,对于一个老百姓来讲,可是一辈子的“心血”,甚至有的一辈子也挣不来这些个钱,所以官员们的“所作所为”也就成了民众猜疑的对象,不解的谜团,再加上那“飞来飞去”的机票钱,就更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常说透过表象看实质,在“贵族运动”高昂消费的背后,似乎还藏着其他“猫腻”。少数官员表面以打高尔夫为由,背地里却“暗度陈仓,借机敛财”。如果说打打高尔夫球是“病之表面”,那么敛财腐败才是“病之根源”。不少官员利用高尔夫会所的隐匿性、私密性,将其“加班”带到球场上,与“商人”达成“丑陋”的协议,就拿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为例,某医疗器械公司老总为改动产品说明书,向其行贿高尔夫球卡以及大量现金,事后郝和平便高兴地给予了对方帮助。这样看来,少数官员们如此青睐这项运动,是有缘由的,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发了“意外之财”,可谓是“一举两得”,但实则就是“患病”的开始,幸福日子的“倒计时”。

  诚然,对于高尔夫这项运动而言,并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地方,它就是属于高雅而昂贵的运动,但作为一名靠工资吃饭的官员来说,似乎应该去寻找一个平衡点,来解决好对这项运动的酷爱。换言之,寻求另一种方式去“享受”,买个球杆,买个球,在公园的草坪上玩一玩、练一练,只要达到锻炼目的即可,没得必要专业化,因为高尔夫并不是官员的职业,不能去“任性”,更不能让高尔夫俨然成为官商钱权交易的工具。

  “工资不够权力来换”这是官员“享受”高尔夫时的一种弥补方式,笔者认为要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死磕”的并不仅仅是高尔夫,而是裹挟在球场内外的利益输送、利益冲突等歪风乱象。要通过强有力的制度,去遏制官员的“享受”,这样才能让官员和高尔夫保持距离感,斩断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链条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