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学校禁止学生充电就是“任性”过余

06.01.2015  16:11

  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规定:禁止在校学生在学校教室、宿舍内给手机、充电宝或其他电子产品充电,如发现一律没收。该校就读的学生小林说,他们宿舍内没有电源插座,在教室内也不准充电。(1月5日《华西都市报》)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和娱乐工具,据统计我国手机用户已接近13亿。不可否认,当前大学生使用手机已经全面普及,要封堵大学生使用手机的趋势已是枉然,同时禁止大学生使用手机,属于侵害学生最基本的权利。攀枝花经贸旅游学校禁止学生在学校教室、宿舍内给手机、充电宝和其他电子产品充电,看起来好像在控制学生使用手机、防止发生火灾事故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细想这样的校规是学校不负责任的典型表现,学校懒政“任性”过余。

  学校不让学生充电,学生并不会因此而放弃使用手机,必定想方设法到其他地方充电,特别是现在智能手机的广为普及,手机的充电频率大大提高。因此便才出现学校临时聘用宿管采用有偿充电的方式为学生充电。宿管充电或是小卖部充电都在学校的监管范围之外,学生充电高锋时段或是充电不当同样容易引发火灾事故。同时也不排除学生穷途末路之时,采取私拉乱接的方式,私自篡改用电线路,制造新的火灾隐患。

  毋庸讳言,学生超负荷使用用电器确实容易引发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也不堪设想,但该校的做法也实属“因噎废食”之举。据报道该校学生约5000人,其实学校的学生并不算多。在其他人数更多的高校都能避免这一隐患,为何该校就不能?学校完全可以通过电压负荷超标、电线短路等紧急情况发生时自动跳闸等方式防止学生超负荷用电。也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巡检队伍,加大对学生宿舍违规使用用电器的巡查力度,对违纪学生予以重处。

  退一万步讲,学校下定决心禁止学生在宿舍和教师充电,也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断了学生退路,逼迫学生制造新的问题。笔者认为,学校可以采取无偿为学生集中充电的方式,解决学生充电难的问题,如此以来学校只需针对集中充电区域的进行监管,既避免了学生超负荷用电,也消除了其他人员为学生有偿充电的负面影响,何乐而不为?

  用“任性”过余来形容该校的做法一点也不为过,为了减轻学校管理的负担,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就是太过于“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