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网评]高校专业宣传是时候脱下华丽“外衣”了

16.10.2014  02:12

  教育部14日发布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电子商务、动画、表演、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市场营销等15个专业榜上有名。(江西网络台10月15日)

  每年高考结束后,志愿的填报成为另一场“高考大战”。专业选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就业,事关今后几十年的工作。但是,面对形形色色的专业,很多考生和家长只能从学校的宣传中了解皮毛,并不了解当下选择的专业在未来的就业情况如何,甚至把招生老师的介绍当作主要的参考对象。考生对专业雾里看花,看走眼也就不奇怪。

  其实,那些名字高大上的专业,不一定就业就光鲜亮丽。去年高考前,网络上晒出“10大最坑爹专业”,法学、汉语言文学、食品科学,国际政治和外交学等榜上有名。这些专业从名字上看,都是相当重要、相当体面的,电视中出现的相关人物,都是高端人士,惹得一片羡慕嫉妒恨。今年高考前,网络上再次晒出“坑爹专业”,小语种、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与计算科学、旅游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电气自动化等上榜。这些专业看上去同样很诱人,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令人尴尬。

  与民间公布坑爹专业相比,本次教育部发布的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名单,无疑更加权威,也是对民间版本“坑爹专业”的一次检验。笔者将教育部的名单跟民间版的名单相比较会发现,民间评选的“坑爹专业”也并非恶搞,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科学、旅游管理、贸易经济、法学、社会学、新闻学等等也登上教育部难就业专业名单。

  此外,动画、广播电视编导、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等专业这次同样登上难就业专业行列,给宣传中所谓的热门专业浇了一瓢冷水。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贸易经济等跟经济很相关的专业,此次也“中招”了,看上去很“经济”的专业,其实一点也不“经济”。

  教育部将难就业专业这层窗户纸捅破,无非是为了加强对高校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引导高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笔者认为,在目前就业并不那么乐观,用人市场高度讲究人才综合素质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背景下,各个高校在招生时再对各个专业进行多么漂亮的宣传也都无济于事了。办学,办专业还得实实在在的教知识,根据就业形势,多带领学生参与实践,增强综合能力,累积经验才是长久之计。而学生在选报专业时,也不应一味盯热门或冷门。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才是最重要的。(申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