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子弟转学成“隐形福利” 保研名头水分大

17.02.2015  16:59
原标题:内部子弟转学成“隐形福利

腐败之手”伸向象牙塔 高校录取曝黑幕——

当一度沸沸扬扬的湖南大学17名学生蹊跷转学事件逐渐退出人们视野,种种类似笼罩在象牙塔上的疑云却并未散去。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腐败之手”正伸向象牙塔,频频上演“权力通吃”的游戏,腐蚀教育公平。

靠关系转学成福利发放

自主招生、国家运动员加分等项目一度被认为是高考“预备战”,初衷是让一些真正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生迈过大学的分数门槛。然而,实际操作中,这场“预备战”已是猫腻丛生。

湖南某“985”高校一名行政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内部子弟”转学或是转系,一直被业内认为是一种“隐形福利”,而福利的发放资格是“和领导关系远近”,发放方式就是“靠关系转学”。

案例:张艺(化名)是北京某理工类985院校的毕业生,本科时系里一名男生的父亲是某部级行政单位的中层干部,“那男生长得很胖,居然是以某球类运动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身份加分进来的。”张艺说,这位“官二代”念到大二,已有多门考试挂科,却申请到了该校与国内某顶尖大学的双学位课程。

曲线入学”操作更隐秘

与招生、转校等环节的“暗箱操作”相比,校内转专业更加普遍,也更便于操作。因为申请门槛更低,跨度更小,“猫腻”也更多。

上述湖南985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向记者透露了一条“曲线入学”的“秘密通道”。“原本是艺术专业的学生,专业课找关系通过后,高考只需要300多分就能录取。入校后一个学期,再转到非艺术的热门专业,这样的例子不少见。

更值得警惕的是,比起转学,转专业的数量更庞大。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网站查询到的一份2010级学生转专业名单显示,学校共192名学生转专业,其中不乏从对外汉语、法学等文科专业转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理工科专业的学生。

案例:“这里面就有门道了。当时播音专业有个专业课第一名的男生,普通话水平很差,爸爸是当地电视台的台长。”某985高校新闻专业的学生告诉记者,不乏一些“有来头”的学生通过考前恶补的“三脚猫”技巧拿到艺术生的“降分锦囊”,更有甚者,连“三脚猫”的功夫都没有。

记者了解到,一般高校发布的转专业要求,是学生第一学期考试成绩能达到专业前5%,转专业名单要公示。可就是这种看似透明公正的规则背后仍存猫腻。

高校保研“名头”多水分大

高校的“特权”与“腐败”之手并不仅在本科阶段,原本旨在优先选拔优秀本科毕业生的研究生保送机制,如今也成为高校“就读黑幕”的一部分。

高校里的保研“名头”除学业优异外,还有特殊贡献保研、科技保研、工作保研等,“名头”多,水分大,缺乏客观标准,因此很容易被“借牌子”、“钻空子”,成了保研“重灾区”。

有些关系特别硬的学生,会有学校领导亲自‘打招呼’,暗示给他的各科成绩打高分,因为平时成绩的排名直接影响到有没有保研资格。”湖南某高校一位不愿具名的副教授向记者透露,有的学校会专门组织一场保研资格考试,考前漏题、直接修改分数等乱象环生。

案例:湖南大学文科硕士于某举例,毕业时一位平时很少来上课、大家都不熟悉的学生,因为特殊贡献奖保研。“至于是什么贡献,大家全都不知情,学校也没有交代。

科技保研是针对那些在科研成果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但我所知的一位同学考研数次都没有成功,后来找关系结识了一位老师,老师手中有某个项目,将他的名字加上之后,他就得到了科技保研的名额。”于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