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纲领:高校餐饮管理与“勤俭教育”同样重要

26.11.2013  11:48

  近几天,烟台大学7名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可贵行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也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浪费粮食的隐忧。无论是早期的“光盘行动”,还是《中国青年报》“反浪费行动最美回响:‘别剩’”与“期待一场可持续‘勤俭教育’”等多篇文章,都道出了铺张浪费的不良后果与勤俭节约的可赞之处。于是乎,对节约这种传统道德的倡议,几成一种共识。

  可仔细想来,自小所学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与“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名言警句,难道大学生都忘记了吗?我想并非如此,切不可夸大大学生的浪费行为。正如一些网友所言,当前大学生与过去人们所处的时代不同,节俭应该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况且,浪费粮食只是部分学生的行为,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当然,高校对学生开展“勤俭教育”,任何时候都不为过。无论学生家庭贫富如何,也无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时代,人类都摆脱不了资源稀缺的现状,“勤俭教育”值得常抓不懈。当一些人物质上极大丰富时,仍有人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多一些勤俭节约,是对那些物质仍处贫乏地区人们的最好帮助。

  只是,对高校餐饮的有效管理也必须提上议事日程。我们不能夸大高校学生浪费粮食的行为,更不能只在道德上做文章,一味地阐释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强调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因为“光盘”不光与剩饭现象出现有一定的现实原因——高校餐饮服务的低质量。因此,对高校餐饮的管理不得不受到应有的重视。

  从最初的学校所有,学校承办转制为委托承包制,高校食堂从计划经济逐渐走向市场经济,当属一大进步。但因国家对学生有伙食补贴,高校食堂的价格略低于市场价,这给了食堂服务质量低以极佳借口。同时食堂场地和资产为高校所有,学校收取承包费用,承包商赚取利润,仍是“半市场化”的主体,其性质不够明晰。而因食用者较多,高校食堂通常都以质量换安全,忽视了服务质量。再有,食堂经营者都与高校有利益关系,高校也就弱于对食堂质量进行管理和监督,并使得作为消费者的学生维权途径狭窄。因而,高校食堂提供的饭菜质量,并不那么理想,在同学眼中,“价涨质不增”的现象常有。

  看看那些外卖,“像风一样“穿行于校园,生意十分红火,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提供的饭菜性价比高,同学们吃多少订多少,少有浪费的情况。当饭菜可口了,处于长身体年龄的广大学子们,谁还会浪费呢?

  可见,决定学生是否浪费,除了有观念上的问题,也与高校食堂本身的服务质量紧密相关。要解决高校粮食浪费问题,真正实现“光盘”行动,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们的思想教育,还要提高高校食堂的服务质量。而明确高校食堂的主体性质,实现高校食堂真正的市场化,撇清食堂经营者与高校的利益关系,提高大学生的维权意识,当是加强高校餐饮管理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