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高水平论文投向国外 国内期刊有戏吗?

21.11.2014  19:04

  科技期刊是科技传播的首要媒介、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科研评价的重要标准,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影响力强的科技期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虽然我国科技期刊和国际论文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期刊的质量、权威性、影响力等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国家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新媒体如火如荼、科技创新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国内科技期刊如何奋起直追、转型升级,尽快实现国际化?

   国内科技期刊还处于初级阶段

  平均影响因子低于国际总体平均值,更远远落后于美、英、德等学术期刊出版强国

  “我国每年产出数百万篇学术论文,9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投向了国外期刊!”前不久,在中国科协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第十届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发言语惊四座。

  2013年我国科技期刊达到4944种,数量仅次于美国;但与国际顶级期刊相比,无论是权威性还是影响力,均相距甚远。“我国科技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低于国际总体平均值,更远远落后于美、英、德等学术期刊出版强国。”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艾立民调研,2013年我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23.14万篇,同年被收录的科技期刊为139种;2012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6.47万篇和135种。“论文增加了40%,而期刊只多了4种,这说明我国优秀期刊和优秀论文之间的差距不断在扩大。

  症结在哪里?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主任、《编辑学报》副主编游苏宁认为,国内科技期刊当前面临诸多问题:重指标轻读者,过分关注评价指标,为提高指标弄虚作假,忽略了读者口味;重经营轻质量,逐利环境和经济指标的压力下,编辑的独立性无从谈起;重形式轻学术,对学术水准把关不严,存在大量关系稿、造假、抄袭问题……

  “期刊质量是学术生态链条中最关键的一环。”《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初景利认为,国内科技期刊还处于初级阶段,难以引起国内外优秀科学家的关注。

   七成出版单位是非独立法人

  既要改革科技期刊的管理体制,更要改革国内的科研评价标准

  国内科技期刊如何实现从求数量的外延扩张向求质量的内涵发展转型?专家们建议,在进一步加大精品科技期刊培养力度、使之摆脱生存危机的同时,加快其他期刊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我国科技期刊长期处在政府的保护下,而且70%是非独立法人的编辑部,缺乏办刊的主体性、独立性。”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莉认为,应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背景下,稳步推进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编辑部的改革,支持有条件的期刊走向市场,让社会效益和市场法则来决定其优胜劣汰,避免和利益挂钩。

  “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必须改革现有的科研评价标准。”艾立民指出,在科研成果认定、学位授予、职称评定中,长期过分强调论文发表的数量、期刊等级等,导致很多学术期刊功利化,一些期刊为收取版面费丧失了职业操守,关系稿、人情稿、职称稿充斥版面。同时,重洋轻土、重量轻质的评价体系,也迫使许多高水准的科研论文成果投向外国期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的优秀论文严重流失,国内期刊只能“退而求其次”。

  “我国的学术评价机制要有利于科技期刊的发展。”初景利建议,应尽快改变以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期刊的国别、等级、主办单位等作为考核、晋升、奖励依据的办法,把论文的学术贡献作为标准。“同时,要支持和引导由国家公共资金支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优先在国内的精品科技期刊上发表。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