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补贴去哪儿了? 专家:应纳入监管警示系统

30.07.2015  11:14

  近日,晴热高温成为我省天气的主题,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温在35℃以上,炙热的阳光把地面“”得发烫。日前,国家安监总局、人社部等多部委就联合下发《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强调要“依照有关规定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29日,记者走访省城南昌发现,部分建筑工人、快递小哥等室外工作者并没有领到高温补贴。

  发放情况 几家“清凉”几家“

  教师、公务员,银行从业者……记者采访中获悉,一些室内工作者在酷暑来临时收到了用人单位送来的“清凉”。在某银行工作的小彭在6月工资条上发现多了一项“高温补贴”。南昌市某局中层干部盛先生告诉记者,因为今年全省公务员系统工资调整,高温补贴还未下发,按往年做法,一般会根据相关政策发放。记者还了解到,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环卫所工人6月、7月的高温补贴也将在8月初发放到位。

  不过,仍有一些工作人员的高温补贴未落实。

  对高温补贴,红谷滩某工地28岁的重庆小伙张铁诧异道:“跟着建筑公司,到南昌两年多,从未听说工资里有高温补贴这一项。”张铁说,春夏秋冬,工资始终只是跟任务量挂钩。夏天高温,工地顶多发一些防暑降温的药品、绿豆汤等。张铁说,他5月份的收入将近7000元,可是6月份的收入并没有变化。

  29日正午,50多岁的泥水工童师傅在项目部门口歇息,朝远处的西瓜摊、冰糖水摊望了望,还是舍不得花钱。“一般下午两三点开工,正是最热的时候。我比不了年轻人,常要歇一歇。”说到高温补贴,童师傅笑着说,连水都得自己买。如果真的发高温补贴,心里应该会“凉快”些。某物流公司快递员小李告诉记者,一到夏天,每月多掏的买水钱接近100元,可政策规定室外工作者应得的高温补贴目前是“影都没有”。

  维权投诉 怕丢饭碗他们不敢维权

  “听说一些每天在空调房里工作的白领,都能拿到高温补贴。”在被记者告知其他行业的发放情况后,张铁有些无奈地说,也许是因为一些私人老板没执行到位。这些工地项目多外包给小公司,工人多老板不舍得发这笔钱。面对记者“是否会要求老板发放?”等提问,张铁回应道,谁也不想跟老板过不去,逼急了万一饭碗保不住怎么办?维权更不知道有何途径。

  29日,记者从省人社部门了解到,我省自2012年以来调整了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及时间: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每人每月由原来的120元调整到240元;室内非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每人每月由原来的80元调整到160元。发放时间为6至9月,随同工资一起按月发放。

  南昌市劳动监察局投诉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若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标准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的,可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举报或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不过,近一个月投诉为零。

  专家说法 用好监管警示系统

  日前,人社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有27个省份制定了高温补贴标准,其中我省补贴为240元/月,处于最高行列。尽管如此,年年夏天仍有农民工、快递员拿不到高温补贴。

  “国家政策层面未对高温群体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如建筑工人可能与用人方无长期劳务关系,因此很难强制性界定究竟其是否需要发放。”南昌市社科院社会所副所长戴庆锋表示,从他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仍有较多的中小企业、私企高温补贴执行不到位,劳动者往往不愿意因几百元的补贴和用人方产生矛盾。农民工、环卫工等相对弱势群体的维权意识不强以及维权平台的缺乏均成为高温补贴年年热议的原因。

  “高温补贴是一项民生工程,政府部门不应‘坐等’劳动者投诉,被动解决问题,必须主动出击,督促劳动监察部门对高温补贴发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戴庆锋建议,将企业未按政策发放高温补贴的行为纳入到企业监管警示系统,与此同时,视情况可作出罚款、强制性发放等处罚措施,从源头上杜绝此类行为。记者 刘 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