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退出不必“一刀切”

07.06.2016  17:27

  ●郑文

  从目前高考加分“瘦身”的情况来看,广东、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等多个省份将清理或逐步取消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如果一刀切式地让高考加分退出,在高考选拔评价体系依然没有完善的现实语境下,就会落入因噎废食的境地。

  这几年来,高考加分舞弊行为被曝光,使得公众对加分政策的质疑声与微辞不断,招生部门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将高考加分政策退出,招生部门的责任风险减轻了,但是高考的扭曲变形更为突出。如此极端的作法,只能加剧教育的不公平。

  不言而喻,高考加分政策的推出,为特长学生多了一道选拔的通道,这也是对高考分数至上弊端的纠偏。从理论上讲,只要加分政策安排的科学合理,执行操作中的公开公示,一些投机取巧的不法者是难以得逞的。但是现实中,由于金钱权力的过度干预,高考加分政策往往被失真,使高考标榜的公信力岌岌可危。

  反思高考加分政策,由于缺少应有且足够的透明度、健全的监督机制,必然导致政策屈于金钱权力而被“要挟”。让高考沿着公平公正的轨道行驶,取消加分政策并非明智的举动,而应为加分政策提供更为全面的制度设计,减少制度漏洞,加大公示的力度,让加分政策始终在阳光下运行,使得不法者望而却步。

  加分政策的退出引起的连锁反应是,高考的分数竞争更为激烈。按分数录取是一刀切的绝对公平,但容易过度强化分数的功利性,唯分数论必然甚嚣尘上,也会让人才的选拔陷入重分数轻能力的泥淖,不利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培养人才的宗旨也将被扭曲。

  从某种角度来看,在取消高考加分政策的同时,也应考虑到特殊类型考生的利益,为其脱颖而出提供制度安排,如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利和名额,但由于监督、评估等机制难以有效跟进,也会加深公众的担忧。依靠分数选拔人才,绝对的公平之下也使科学合理性难以发挥出来。单一的高考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多种人才的需求。改革高考制度,并非一鼓脑儿地让加分政策退出,相反应该让加分政策更为科学公平、规范法制,从而为选拔多样人才提供多种渠道。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