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武宁:高考统一命题体现“机会均等”要旨

27.03.2015  16:23

  高考改革牵动无数家长和学生的心,因为它带来的不仅是一场考试的变革,更预示着国家对于教育公平的重视。日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明年将有25个省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卷。同时,高考全国性政策鼓励类加分全部取消,只保留一些扶持性政策。人们怎么看待高考政策的调整?(3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因教育资源、区域、校际等分配不同,要让全国各个地方的孩子都接受同等教育水平的教育,在目前可谓难以实现。然而,实现教育公平,让人人都有出彩机会,不仅是事关民族未来的重要举措,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高考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制试卷,就维护教育公平而言,既对教育过程的公平有指引作用,更体现“机会均等”的教育结果公平要旨。

  事实上,存在高考统一命题与分省命题争执的的焦点在于行使教育自主权的争夺,根源在于教材版本的差异性。俗话说:因材施教。校本课程的选修,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兴趣取向,决定培养的人群呈现哪种特色。高考作为教育的牵引,自主命题就能依据各地特色确定教材,为后续高校培养奠定基础。

  然而,各自为政的高考命题,除消耗社会资源、阻碍人才流动外,更大缺陷是有违教育“机会均等”原则,试想,连高考考试内容都不同,又何谈在同一平台的竞争?没有同一平台的竞争,高考公平又如何体现出来?

  可以说,高考统一命题是从结果上对“机会均等”要旨的最好注释,即:通过公平的高考结果,促进公平的教育过程。

  值得关注的是,高考之前的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在实现教育公平整个体系中,因各地方教育师资、硬件设施等原因,要迅速实现无差异的公平,在现阶段几乎不太可能。如: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教育差距从幼儿园就已开始,虽然国家通过政策调控,为促进教育公平做出积极努力,但要实现无差异的教育公平,还有漫长的过程。鉴于当前教育现状,高考全国统一命题,就是从“机会均等”要旨出发,用教育结果的公平倒逼教育过程逐步实现公平的良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