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乔:高考试卷不妨多一些时政热点考题

15.06.2015  14:05

  近日,教育部公示今年北京大学“筑梦计划”报名审核通过名单,334名考生通过初审。今天的北京骄阳似火,上午十点半,北大文史楼门前依然排着六七米的长队,一批学生依次出示证件入场。(人民网北京6月14日)

  据报道,北京大学的“筑梦计划”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及县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面试考题也是别具特色,多与农村养老、食品安全、去基层艰苦地区就业等相结合,说是高考,其实更像是公务员考试。

  不可否认,当前,我们的应试教育正逐步远离“为了考试而考试”的窘困,形形色色的新考点给学生带来了新思考,尤其是在时政方面的考点,不仅让学生们提前认识社会,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看似简单的时政热点考题,其实质是考验学生对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关注度,考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

  不过可惜,这样的考题,在当前的高考试卷中,仍然是凤毛麟角。寒窗苦读十余载,书本知识几乎成了考试的重点,虽然,这让“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感到充满自信,但与此同时也容易练就“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自古便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但是就学习只是而言,不应该固定在书本知识上。

  如今的社会是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的与日更新与知识的信息化传播,是可谓“不可一日不读书”,这里的“”指的是包含书本和社会知识的广义“”。笔者认为,书本知识作为一个人成长认知的基础,而对社会的认识和改造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与其“只读书”,不如“广读书”;传道授业解惑,也不应局限于书本,而应涉猎社会、时政、文化、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要让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社会知识,不仅需要老师在教学内容上有所改进,同时也需要我们的考试多做一些改革。

  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考题就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视野拓展到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值得点赞。笔者认为,这种尝试和探索不妨在面上更广一些,希望出现在更多的地方和大学。高考的学生在认知上处在较为成熟的阶段,在思想上已经做好了认识世界的充分准备,高考多一些时政热点考题又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