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荣芳:应该被重新审视的排队生涯
1月4日,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门前,学子们一大早就在寒风中排起长队,场面壮观堪比春运。每年岁末年初大学生要备战期末考试,由于正值严冬,装有空调取暖设备的图书馆成为周末看书自习的首选之地,图书馆前排长队是南京许多高校的一道风景。(1月5日中国青年报)
从小学起,我们就在排队中生活。每天放学,为了保证学生安全,学校会要求排队清点人数;每天在食堂打饭,会要求排队打饭;每次发课本,安排座位,老师会要求先排队……排队作为一种传统的美好礼仪,被我们习以为常。
排队是文明的表现,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排队的目的也在不断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排队是为了买粮、买水、买油,甚至买豆腐;90年代,排队是为安装电话、买龙卡、兑现国债、专升本考试;到2000年以后,排队是为了购物付款,明星签名;到现在,我们排队,是为了买车票,买高端电子产品……
不同的年代,排队各取所需,但最大的变化是以前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现在更多的是为了精神享受与追求。如果说以前的排队对于效率一词没有什么概念,那么现在,排队的低效率则体现的淋漓尽致。
学生为了保证有个仔细的作为,每天凌晨起来排队等候图书馆自习室开门;在外打工的游子们,为了春节能够回家在网上,或是购票点长时间的排队等候;上班族们,每天心急火燎的赶着上班,却也要忍受排长龙的堵车生涯;为了能够看到自己想游览的景点,我们甘心排着几十米的长队;为了能够吃上美味的饭菜,要排长队等候……各行各业的人,似乎都在忍受着排队的煎熬,却又无可奈何。
我们的排队文化,仅仅停留在了“文明”的节点上,而时代的发展,到现在要求我们的是效率,在排队中消耗的精力与时间,是纯粹的浪费,是毫无创造的消耗,而这一点,与我们所需的效率是格格不入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在不厌其烦的排队?原因很简单,因为没办法。那是我们整个社会就应该停滞在排队这个节点上,毫无办法吗?不然。
看我们各大高校的长龙队伍,仅仅是学生们为了有个好的自习位子,安心自习。学校在管理方面,完全可以总结规律,按照学校的自习学生数量,不同程度的开放图书馆自习室,或者创造条件,让学生不要一窝蜂都往图书馆跑,在冬季,教室也可以适时添加保暖设施;对于春运回家的游子们的购票问题,12306需要更加优化系统,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我们之所以至今还在排队中不断消耗,不是没有有办法,而是相关部门不愿意拿出办法,实施办法。
每一种文化的存在都应该与时代相匹配,当时代追求效率时,每一个相关的组织,都该为创造效率做出相应的努力,让国人的效率不在排队中被大量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