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高质量是两会最该追求的新境界

07.03.2014  12:22

  最近,两会正在北京紧锣密鼓地召开,但留意各家媒体的两会报道,不免让人有些审“”疲劳。“节俭会风”和“清新会风”等字眼,频繁出现在新闻标题中,更有新闻报道“娱乐化两会”的倾向,对会议的报道也是中规中矩甚至多了“党八股”的意味,对委员和代表的采访也是大话、套话和空话连篇等等,这和开高质量的两会似乎不相吻合。

  作风围着形象转,形象围着会风转,会风围着质量转,与追求走形式、老套路和蜻蜓点水会风相比,追求两会的高质量,才是两会最应该追求的新境界,也更值得期待。提高两会质量,无非需要一下几个方面的合力:

  这么多天来,两会上的委员和代表也出现了一些“好声音”,有虚怀若谷型;有真情流露型;有一针见血型;有不留情面型;有以身作则型;有锲而不舍型;有殚精竭虑型等等,这些两会“好声音”,让人激动,让人感慨,让人回味,透过这些充满着履职责任感和真情流露的好声音,我们分明看到了身后代表的老百姓的欣慰之情,也感受到了两会的好质量和正能量。因为认真,所以动情;因为求真,所以务实;因为情真,所以意切;因为真诚,所以开恳切,总有这些两会“好声音”感人至深,好声音,让两会更有好质量,牢记百姓重托,认真履职为民,两会好声音,百姓好欣慰。

  不管是两会前走访基层做调研,还是写提案,不管是两会发言还是提意见,如果越来越多的委员、代表多了不安意识,生怕自己的疏忽和不认真、不尽责而影响调查、提案和两会质量,那么委员、代表的责任感就会更强,履职能力就会必然提高,两会的质量就会更高。

  一些委员、代表,买对记者关于提案等的提问,总是喜欢遮遮掩掩,欲言又止,而一些委员、代表即使没有为两会做深入的准备,但是也是一副“乐观”的样子,而没有表现出对没有积极作为的丝毫不安,这不能不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委员、代表对不安,不仅应该表现在怕影响老百姓出行上,更应该有更多和更深刻的“不安”内涵。

  面对改会风、改作风的局面,面对老百姓对委员、代表更高的期盼和要求,委员、代表不管是从做人的良心还是委员、代表的职业责任感出发,都应该“不安”起来,委员、代表越是“不安”,政府越安,老百姓越安,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委员、代表形象,战战兢兢做调研和些提案,唯有“不安”成了很多委员、代表的共识,共同行动,两会才有质量提高的说服力,也才能体现出更深刻的会风、作风改变。

  这几天来,看了不同场合两会委员和代表的发言,可以看出,一些委员和代表无论是谈政府工作报告还是谈一些热点话题,都经过了比较深入的思考,情之切切,议政热切。这种强烈的代表角色责任意识值得褒扬。多位人大代表挑刺政府工作报告措辞,并且为此展开了热烈的辩论,这不仅体现了代表的职业责任感和良好的代表素质,更体现了两会的新会风和新文风,有了热烈思辨的两会必然更民主,更生动,更活泼,也更能够体现两会的好效果。

  思辩声是树立民主新会风的需要。树立体现民主进步的新会风,一直是两会改革的目标之一。思辩声的多少,直接关乎两会的民主气氛。在民主环境和气氛日益宽松的今天,从本着开好两会,有利于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委员和代表完全可以言为心声,敢于和不同意见的代表“针锋相对”的思辩和争执,思辩的声音越多,两会的民主气氛才会更浓。

  有思辩才能更有理性的态度。实现民主的过程就是质疑和思辩的过程,所谓真理不辩不明就是这个道理。两会就是用来了解民意和发扬民意的窗口,如果对于两会提出的问题,一味的说好而不知道为什么好,只能说明盲动有余而理性不足,这是十分有害的代表意识。如果多了些思辩声就会增加理性的态度,就会多些辨证的思想,这对于开好两会很重要。

  思辩声是委员和代表的权利。现行宪法和《全国人大组织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利之一就是“在全国人大召开的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追究”。有了这样的权利,就更应该让思辩声响起来,而不必担心什么不良后果。发言不要念稿子,别汇报工作,多反映意见,多说心里话,多反映实际情况。改革会风,看到活泼的会议气氛,听到代表反映的最真实的民意,而思辩声就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

  两会代表委员的实力如何,直接关乎两会的人才质量。委员和代表参政议政越专业,越敢于善于“放炮”、建言,两会就越能够传出“中国好声音”,越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反之,如果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抱着“打酱油”的心态,不具备参政议政的基本常识,会议质量自然堪忧。

  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质量如何,直接决定着两会的质量高低。提案议案质量越高,对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预判准确及时,感知社会发展的能力越强,越有助于相关部门科学决策。能够切实提出问题,认真讨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两会,才是人们期待的两会。

  除此之外,两会提案组和议案组对委员代表提案议案的立案、办理和反馈的重视程度和送达落实能力,直接关乎委员和代表的参政议政热情。前不久,地方两会上,一位委员的提案,竟被提案组忘记提交。如果代表委员的建言,不能被很好地对待,势必影响他们参与两会的热情。

  纵观历年地方两会,广州两会委员代表爱“放炮”,深圳两会委员代表爱挑刺,也敢于拍桌子,媒体跟进积极大胆,政府包容理解,形成了良好的两会互动效应;但是,不少委员代表一到了全国两会上,敢于“放炮”的少了,发言和接受采访喜欢四平八稳的多了,官话和套话多了,有敏感度和锐度的发言少了,谨慎有余,真诚不足,这不能不说是全国两会的遗憾。

  有学者提出,“无辩论,不两会”的希望和想法,目的就是要提高两会的可观性和吸引力,更是为了提高讨论质量,人民日报官微最近也发评论指出:在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这是荣誉,更是责任。如果只知道热烈鼓掌、点头称是,人民民主如何体现?质询政府,请动真格;会场讨论,何惧观点交锋?代表委员当铭记:你沉默,就是人民失语;你认真,民主才能运转起来!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回复:说得很中听。我们敢发言你敢发布吗?人民日报随即回应:呦,先把这条发布。

  在政协各种会议和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的“三不”方针,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努力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这是3月3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开幕会上,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工作报告中所说。牢记百姓重托,认真履职为民,总有一些两会“好声音”感人肺腑,高质量,才是两会最该追求的新境界,两会最应关注的是质量的实质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