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给宣纸文化再添一把火(图)

04.08.2015  17:12


8月3日,游客们在安徽省泾县宣纸集团参观捞纸流程。本报记者特派 林 君摄

  8月3日,“行走中国最美高铁线”媒体采访团来到安徽省泾县。这个地方有一项值得国人骄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

  “轻似蝉翼白如雪, 抖似细绸不闻声”,百折不损、光而不滑、不腐不蠹,一纸长寿千年;文书典籍、讲道经文、书画精品,大多赖此千古传存。这就是中国一绝——宣纸。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宣纸制作技艺的惊艳亮相,到2009年9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再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礼品。古老的宣纸,始终熠熠生辉,对外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神秘魅力。

  宣纸的生产要比常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要经过大大小小108道工序。一走进宣纸文化园,一排老式作坊便映入眼帘。宣纸制作中的古法制浆、捞纸、检纸等最为传统的古法宣纸制作程序在这里展示。其中一间作坊还能让游客亲身体验个性化的宣纸制作。“2007年开园以来就成为众多游客来泾县旅游的首选。泾县以前连铁路都没有,合福高铁开通后,让泾县直接迈入高铁时代。”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告诉记者,“高铁开通一个多月,南京、杭州、上海等地的游客更多了,宣纸文化游也日益火爆。越来越多的人想来探秘一下宣纸的制作过程,体验一回非遗文化。

  中午时分,烈日高照,停车场又开进一辆大巴。十多名八九岁的孩子蹦蹦跳跳跑向工艺展示作坊,一打听,原来他们是在家长的陪伴下组团包车来泾县旅游的。一位家长说:“暑假期间,带孩子来感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离宣纸文化园不远的中国宣纸博物馆,今年10月就要开馆。“高铁站离这里只有1.2公里,未来以宣纸为文化纽带的交流将会更加频繁。”胡文军说,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也需要我们加快发展。胡文军表示,集团公司下一步将通过宣纸文化游,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兴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基地,这不光是追求多少产值多少效益,更是为了传承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