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隐形人”的不眠夜

29.01.2014  10:29

  (通讯员 黄勇)走在距南昌站3公里的客技站,顿然没有了城市的喧嚣,绕过几条寂静的林荫小道,一座高大“厂房”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动车‘港湾’,在外面奔跑了一天的动车每天晚上都要挨个回到这里进行休整!”随行的车间党总支书记李春元这样告诉笔者。

  1月25日,笔者前往南昌电务段南昌车载设备车间,实地感受铁路“动车大夫”的迎战春运的紧张工作。

  一列动车正在缓缓地驶入“港湾”。当一条长长的、蓝白相间的长龙经历了一天的疲惫,缓慢放下了自己的脚步时,顷刻间,动车边已聚集了不下百人。李书记说,每一趟动车在经历的一天的长途奔波后回到这里,都要通过车辆、机务、电务、通信、保洁等多达5个部门的近10个工种的协调配合,对其进行全面“体检”和彻底“清扫”,而动车组车在设备维护工区负责的是对每一趟进出库动车的LKJ(列车监控系统)和ATP(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的检测维护。这是被大伙笑称为动车“脑科大夫”的一套中心系统,是诊断列车是否超速运行,监视机车正常操作,保障动车运行的一套行车安全设备。

  “除了日常检查外,今天还有一个重点任务是,加强对动车车载设备的外部接收感应装置的检查!”动车刚刚停稳,车载车间动车组车载设备维护工区工长刘洋已将当晚的检修任务和注意事项交代清楚,大伙按照分工已经各自忙活开了。

  由于休整状态下的动车上,空调系统已经拉闸检修,狭小的空间开始变得闷热起来,没几分钟功夫,汗水便浸湿了他们的“黄马褂”,但是检修作业仍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STM试验正常,STM天线正常!”在驾驶室和机车车顶里,刘洋和工友李晶密切配合,一丝不苟地检查天线装置,并用密封胶带将接收天线缠得严严实实。“为了确保动车运行的绝对安全,必须强化对设备的检修维护!”刘工长忙里偷闲地向笔者介绍。

  眼看、口读、复诵,一遍又一遍,仔细核对着显示器上的菜单和数据。在对列车运行记录仪前,副工长杨柳说,“这就是俗称的动车组‘黑匣子’,我们每天都要对入库动车上‘黑匣子’的记录数据进行下载,并通过工区分析部门,在第一时间进行彻底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列车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

  如果说略显拥挤的驾驶室,两三位工友紧密协调作业,勉强还能转得过身来的话,那么接下来一项检测项目,是笔者之前未曾想过的。对已检项目进行快速确认过后,个人不高的刘洋身子一弯,低下脑袋,娴熟地钻进了驾驶座后的一个不足0.5平米的小隔间。“这里面是车载设备的电缆连接室,这里的电缆渗入ATP和LKJ设备每一根“血管”,是动车组‘心脏供血’的主要来源。”在一旁猫着腰、帮忙打着探灯的副工长李晶说,“因为空间异常狭窄,我们每组作业都已经形成了大个子搭小个子,以瘦配胖的组合模式,不然像我这体型那真没辙了,呵呵!

  完成了对驾驶室内仪器仪表的检查,刘洋和杨柳又钻到狭窄的机车底部,查看安装在机车走形部位的列车信号接收系统。刘洋说,动车车载感应系统在动车底部,同样是我们的重点检修部位。一阵忙碌过后,对讲机里响起“2024号动车入库,进I道2列位,请各部门做好检修准备!”的呼叫声,刘洋和工友立即收拾好工具,一路小跑,奔向来车的方向……

  当东方露出了鱼肚白时,他们已是彻夜未眠。看着他们忙碌的背影,近距离感受这群高铁“隐形人”的工作,他们虽没有动车司机操纵风驰电掣动车的英姿,也没有高铁“动姐”那样光鲜的外表,但他们确是高铁大军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