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高银水:独行山路四十三载 守护一方村民健康

05.05.2014  18:03

    新华网江西频道5月5日电(记者赖星)64岁的高银水,是南昌市湾里区梅岭镇上的“乡村女医生”。43年来,她几乎每天都要来回走上数十里山路,为村民们送医送药。

    立夏时节,山里弥漫着大片的绿,行走其中,高银水的步子似乎也变得轻快。

    山间的羊肠小道,道窄且阻,杂草绊脚,高银水不知走了多少回。她知道,哪家哪户的老人有病需要时常上门诊疗。

    今年春节期间的一天,山里下雪,高银水出诊路上,脚下一滑摔倒,10多分钟后,她才慢慢站起,自己处理了一下伤口,又继续赶路。

    村民们有个头疼脑热,只要一个电话,或是一声招呼,高银水就会赶到。

    她巡诊的片区包括9个自然村,共1500多人。山里的村民并不富裕,高银水给低保户和孤寡老人看病时从不收钱。为了帮村民省一些药费,她钻进大山采药,泡药酒,做药膏,免费提供给他们。

    高银水曾是一名民办教师,1971年弃教从医。

    她是家里的独女。到了上学年龄,村里人对她的父母说,女孩儿读多了书会远走高飞,不会留在身边养老。但她的父母说,没有月亮星也亮,只要她愿意读,就让她读。

    在镇里面,高银水成了那个年代少数上过高中的女性。1968年,高银水通过教师选拔考试,成为立新村小学的民办教师。如果不是遇到罗令吉,她可能一辈子就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

    “罗令吉是当时梅岭卫生院院长,为村民看病风雨无阻,他对我的母亲就像对待亲人一样。”高银水说,几十年前,村民每次看病都要用竹床抬着下山去找医生,非常不便,罗令吉总会不辞辛苦进山。

    体会到父母和乡亲们看病难,又了解到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高银水下定决心辞掉教师工作去当医生,像罗院长一样救死扶伤。

    时间一晃就是43年,她背着医药箱,把山里的村村户户都走遍。

    在巡诊的徐家村小组,已难见到60岁以下的居民,这里留守着10多位八九十岁的老人。老人们安静、缓慢,听说高银水来了,一个个颤巍巍地从自家扶门而出,告诉记者眼前的高医生“比亲人还亲”。

    杜禾香今年91岁,因患风湿病,几乎失去了行走的能力。高银水一进门,老人便拉住她的手,温和地看着她,话不多。高银水待她像自己的母亲,把老人的脚捧在怀里,拿出药膏敷上。

    老人们离不开高银水,高银水也格外珍惜和老人们在一起的时光。

    2005年,是高银水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她的大儿子、丈夫、母亲相继患病。3个病人同住一家医院治疗,病魔折磨着全家人,随后的两年里,母亲、丈夫相继离世。

    “我吃过很多苦,但这一次,几乎要熬不住了。”她在日记中写道,“亲人去世后,我不敢待在家中,在家就会想念他们,只好背着药箱巡诊,把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看到生病的老人,就像看到了自己的父母。

    有一年春节,大家正在吃团圆饭,高银水想到老人程彩云只有一人在家,她拿着手电筒,摸着漆黑的山路,送去食物、礼品,老人感动地哭起来。一些老人临终前,都是高银水在身旁负责照料。

    高银水表达过作为一名乡村医生的诉求,她当区镇人大代表时,曾提议,党和政府在进行医疗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应巩固农村卫生体系,早日把解决乡村医生转职、社会保险等问题摆上议事日程。

    “每个人都要在人生道路上做出选择,从医就是我对自己和村民的承诺,我热爱卫生事业,热爱父老乡亲。”现在,高银水希望,农村卫生事业能后继有人,多来些乐于奉献的年轻人,扎根山里,为百姓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