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院依法处置非法闹访消解舆情获赞

12.07.2016  01:09

      【舆情综述】

  5月23日,网民微博爆料江西省高院门口发生“民工抄党章”事件,迅速引发围观。随后,江西省高院快速通报,此举实为一公司雇请民工非法闹访。在通报引发部分质疑后,江西省高院再次通过《法制日报》披露详情,满足公众对信息的渴求,成功扭转舆论风向,化解舆情。此次江西省高院在舆情处置和舆论引导方面,稳妥选择回应渠道、精准把握回应时机、有理有力进行处置,这些策略值得政法机关借鉴。 

      【舆情事件】

      1.微博爆料引发热议

   5月23日,一组“讨薪民工于江西省高院门前抄党章”的照片流传于新浪微博。据照片显示,一群头戴安全帽打扮为民工模样的人在江西省高院门前,坐成三排抄写党章,背后还挂着横幅称“抄党章100天”,敦促该院某副院长“做合格的共产党员”。“民工抄党章”活动从23日8时左右开始,网传参与者有“百人”之多,至于上访原因是欠薪执行不到位,还是讨薪案件未被立案,抑或是其他经济合同纠纷,相关爆料内容并未讲明,舆论猜测纷纷。

      该事件迅速引发网民围观,并流传至微信朋友圈。舆论对农民工用此种方式维权吸人眼球感到“滑稽”,也对涉事法院表示不满。搜狐网评论文章指出,“‘民工’与党章之间本有观感上的悬殊,正是这种反差让高院门口抄党章行为具有了行为艺术的气质,超出事件本身。这就是让‘民工’抄党章的目的,引起关注,聚集舆论。”

      2.首轮回应澄清事实

   5月24日,江西省高院通过当地媒体中国江西网回应称,此次“民工抄党章”行为,是江西赣鄱置业有限公司为达到逃避巨额债务目的,雇请民工进行非法闹访的活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赣鄱公司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江西省高院于2015年依法作出裁定,拍卖其所属土地使用权以清偿债务。拍卖成交后,赣鄱公司多次组织人员在江西省高院闹访,并提出了执行异议。经公安机关初步查明,该公司股东闵赛凤以每人每天180元(包午餐)的价格,雇请了10多名民工到法院门口闹访。23日下午,南昌警方对闵赛凤等人扰乱机关事业单位秩序的违法行为处以治安拘留10天处罚。对于这一回应,部分网民对“闹访”定性有所质疑,认为警方处置有打击维权访民之嫌。

      3.细节披露扭转风向

   5月25日,江西省高院通过中央政法媒体《法制日报》进一步披露涉事公司的相关违法细节。报道称,赣鄱公司所涉经济纠纷已经过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其所属土地拍卖期间及结束后,闵赛凤等人多次干扰拍卖活动,对竞拍公司代表及江西省高院司法技术处工作人员进行威胁和辱骂。此外,在闵赛凤等人策划的“民工抄党章”活动现场打出的条幅中直接点名江西省高院一副院长,据该院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在此案审理、执行阶段,该领导均不分管,也不认识任何一方当事人,有关虚假诉讼等举报内容纯属捏造。

      此后,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纷纷转载该报道,舆论认为报道详细交代了事件来龙去脉,官方回应有理有据值得相信。舆论风向也随之扭转,有网民留言指责涉事公司“雇一些不知前因后果的民工到法院去闹”,“故意搞出名堂来混淆视听企图得利”。随后,舆情快速降温平息。

      【舆情解析】

      1.利用弱势群体激起网民同情

  民工与“抄党章”之间,看似没有任何联系,实际上,将“民工”元素植入热点事件,是在利用特殊身份打“感情牌”,民工的维权行为总能在短时间内激起公众同情和义愤。在该舆情事件中,组织者利用民工的弱势群体身份快速博取舆论关注与同情,也误导舆论猜测此事与法院判决不公有关,令法院陷入被动局面。

      2.跟风热点事件吸引舆论关注

   此次“民工抄党章”活动就是套用热门话题的议题设置,快速吸引舆论关注,表达自身诉求,形成舆论压力。对于设置该议题、策划该活动的人来说,其吸引眼球目的已经达到。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