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四分钱处方”丈量的医者仁心

11.02.2014  13:10

  2月6日晚上,郑州一名2岁多的孩子出红疹,家长卢先生跑了多家药店都关了门,最后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一位女医生问明情况后,开了4片扑尔敏,药价:4分钱!2月7日,卢先生在微博上晒出这张处方后,迅速引爆了网络。卢先生说,这个处方或许不代表什么,但的确让他觉得值得纪念。在卢先生的印象中,孩子感冒发烧,去一次医院,至少都得百元左右。因此,当他这次拿到4分钱的处方时,十分感叹。回到家,孩子吃完药不到半个小时病就好了,这更让他对这位医生充满了感激,这种经历让他很温暖,对医生有了一种很亲切的感觉。(《大河报》2月10日)

  在一些医生“大处方”和过度诊疗大行其道的今天,“四分钱处方”的“小处方”无疑就显得有些出奇地朴素和“瘦身”,更有些另类,说实话,看一次病花费四分钱的花费已经十分罕见,未免有些小气和寒酸,但是背后是医生恪守医者仁心和良心乃至医疗道德的坚守,反而让患者对医生的敬重感油然而生。

  但是,“四分钱处方”不是说不开好药只开便宜药,原则就是需要怎么治病就怎么开,有的小病只要稍微观察凭借医生的经验就能很好判断病因,就没有必要再让患儿检查、化验。这和一些医生“小病大看”,动辄吓唬患者,动辄检查开一堆,不需要检查,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也要让患者检查等等的过度诊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医生能够不昧良心开药和行医,本身就是高境界。

  看病要从患者角度出发,体谅患者的处境,言外之意就是不仅要体谅患者的经济难处,更要体谅患者的病痛、心情以及医疗隐私等,可惜的是,一些医生偏偏不喜欢开便宜的药,而喜欢开贵重的药;不喜欢做简单的检查而喜欢做高级的检查;不喜欢开国产药而喜欢开进口药;不喜欢穷人看病而喜欢富人看病;不喜欢老百姓看病而喜欢官员看病;不喜欢年轻人看病而喜欢老年人看病;不喜欢懂行的看病而喜欢不懂行的看病;不喜欢看小病而喜欢看大病;不喜欢廉价医疗而喜欢豪华医疗;不喜欢小手术而喜欢大手术;不喜欢平民药房而喜欢高价药房;不喜欢回扣低的药品而喜欢回扣高的药品等等,如果医生看病都抱着从患者角度出发,体谅患者的处境,那么各种各样的过度医疗将会大大减少乃至销声匿影。

  一些医生,在看病时不管是谁都一样,生人熟人一个样,有钱没钱也一个样,是不是领导还是一个样,对待病人要像对待自己人一样,能少花些钱就让患者少花些钱,这样才对。说实话,在见钱眼开、关系盛行和权力决定服务的潜规则下,一个医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不仅体现了高尚的医疗道德和风范,更体现了全新的医疗公平意识,患者一律平等,每个医生如果都能够秉承这样的医疗服务理念,那么医疗领域的不公平和不正之风就会失去生存的土壤。

  自古以来,我们就不乏医德流传下来的佳话,“但愿天下无疾苦,何愁柜中药生尘”,这是多么高治病救人的境界,以“”为本,以诚待人,道出了医疗祖祖辈辈兴旺发达的秘诀,“小处方”和一视同仁的医疗观,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对当下医疗环境的隐喻和返观,城市的不少医生,工作条件很好,冬暖夏凉,收入不错,可是一些医院和医生一切向钱看的意识多了,给患者提供廉价医疗服务的意识少了;宰患者的现象多了,替患者经济利益考虑现象少了;违背医生的职业道德的现象多了,一切为患者着想的现象少了;欺瞒患者的现象多了,让患者有知情权的现象少了;喜欢吃回扣的现象普遍了,不昧良心的现象少了。和开“四分钱处方”的医生相比较,做医生的差距不言而喻,如果能够给一些医生带来羞愧,震动和深刻反思,知耻而后勇,也算是达到弘扬医德的目的了。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四分钱处方”,虽然称不上苍生大医,但是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大医精诚、悬壶济世和杏林春暖的为医美德,更是温热了苍生大医的崇高内涵,用一片赤诚的医德丈量着自己的医者仁心,体现着医疗伦理的美感,虽然有些卑微,但是无法遮蔽医德人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