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文明祭祀,让清明节更清明

01.04.2014  12:41

  虽然“正清”未到,但是许多市民依然利用周末假期,冒着小雨提前来到墓园祭扫。大多数市民选择“文明祭扫”,用鲜花和音乐代替了焚烧纸钱纸币。同样,合罗山墓园也少了些烟雾缭绕的景象,在鲜花的点缀下,显得空气更清新,树木也更翠绿了。

  清明祭奠先祖,一改以往的焚烧纸钱纸币等的习惯性做法,更多的人选择了用鲜花和音乐祭奠先人,不仅显得文明和清爽,而且让空气免于污染,更少了山林着火的危险,一举多得,值得欣慰。

  其实,多少年来,每到清明祭奠先人,一些人总认为焚烧冥币纸钱和鸣放鞭炮等才能够表达对先人的敬仰和尊重,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和偏见,封建迷信的祭祀活动在新社会的文明呼唤下,早该改改了,否则就是一种现代文明下的愚昧无知,不仅是落伍的表现,也是思想僵化的体现。

  但是,文明祭祀,也不能将流行的伪文明偷梁换柱到祭祀中,在一些地方,今年祭品市场又出现不少与时俱进的“新潮品”。以WIFI路由器,“马上体”冥币、冥间证件套装为代表的新祭品,吸引了不少眼球。祭祀文化应该是严肃的,应避免庸俗化,当一些人给先人供奉这些“新潮品”的时候,难道就不认为这也是戏弄先人之举吗?

  和焚烧冥币的浓烟,震耳欲聋的鞭炮,喧嚣的祭祀相比,安静和文明的祭扫显得特别难得,岂不知,长眠于地下的老祖先和先贤贤德大人,早已经习惯于安静的享受,安安静静地来看望祖先,不要惊扰他(她)们的美梦,才是对逝者最恰当的尊重,也是表达敬仰的姿态。

  清明本身就是清淡明智的意思,清亮,平淡,淡泊才是清明节的基本礼仪,《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思是说要谨慎地追念前贤,而只有静静地追思才能达到谨慎的意味,才能在安静的心绪下产生追忆的灵感和智慧,才能体悟出点点滴滴的生命感叹和感动。

  面对已经逝去的生命,我们最先能够体悟和觉悟的是养育之恩,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寒来暑往,时光荏苒,没有先辈的精心供养和呵护,要长成七尺之躯谈何容易,先辈们为了晚辈们的茁壮成长,呕心沥血,风餐露宿,孜孜不倦,积劳成疾,在所不惜,世世代代,薪火相传,家族的香火,就在岁月的更迭中代代相传,我们能够感受到的除了欣慰、幸福就是感谢和感恩。

  在静谧的追念中,我们难免会难受,因为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谁都有过叛逆,有过偏执,有过倔强,而在当时的那个年龄,这一切难免让父辈们、先辈们焦虑和生气,也因此落下了隔膜,造成了终生的误解,无法释怀,可是,如今逝者如斯夫,我们该为此向先哲忏悔,说说知心话,絮叨絮叨,反思过去,是为了当下和明天我们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清明寄托哀思与缅怀,也是中国孝道文化的内涵与礼数。“百善孝为先”。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道最核心的内容是敬养父母。这是人的责任和道义,更是天性。在当今片面尽孝泛滥的时代,以致于出现了违背孝道要义的事情屡有发生,在一些人看来,只要给父母提供足够的钱物,让父母衣食无忧,这就是尽孝了,岂不知,这是伪孝。子游向孔子请问"",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还回答子夏问时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说,孝不能仅局限于养父母,因为犬马都能养主人;对父母不尊敬,即是每一顿都给他们酒肉吃,也不能算做到了""。“”从赡养,是事奉,是尽心竭力。

  《论语》古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想起来一方面当然高兴,如果高堂犹在,正在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当然高兴,可是另外一种心情,是一则以惧,我们到底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去尽孝呢?尽孝要趁早,年迈的养父母在人生的暮年生死无常,如果真的突然有一天,当我们想感恩尽孝道,但是养父母已经撒手人寰,那是多么后悔的事情啊。自古以来,在草野民间,上演了多少“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怆故事,成为千古遗恨。善于尽孝,就在当下尽孝,而不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尽孝待明日,当心后悔药。

  孝道的另一个内涵是推恩及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与人相处中,应推已及人,推恩及人,使孝道得以升华。既尊敬热爱自己的父母长辈,也尊及他人的父母长辈,“慢人亲者,不敬其亲也”。不尊敬别人的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将“亲情之小孝”转变为“社会之大孝”,这才是一种大孝大敬大爱,是中国孝道的最高境界最大理想,也是清明节慈孝文化回归的大主题。

  家庭小了,故乡远了,父母成了子女思乡梦里的一道风景,面对社会转型,时空转换,在清明节这个蕴含浓浓亲情味道的节日里,让我们感恩生命,感恩岁月,感念先辈,追思孝道,当下最该树立的孝敬之道就是:对长辈应该做到三养: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不但让父辈们衣食无忧,而且要顺应父母的心,给父母创造丰富的精神生活。

  记得一个城市的火葬场写着这样的规劝语:亲人们,逝者已去,擦干眼泪吧,对于逝者最好的怀念,就是将他(她)生前最优秀的品格发扬光大。让我们时时在“后清明节”时追忆先人们的美德,感念先辈们的艰辛,我们自己对于先人美德的传承才是献给清明节的最温情的感恩和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