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明星涉毒不是“举报”出来的

29.12.2014  17:00

  北京警方通报,25日18时许,警方根据群众举报,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小区内将涉毒人员尹相杰(男,45岁,歌手)抓获,现场起获冰毒等毒品10余克。经现场检测,尹相杰尿检呈甲基苯丙胺阳性,并承认非法持有毒品和吸毒行为。目前,尹相杰因涉嫌非法持有毒品罪被警方依法刑拘,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2007年尹相杰曾被聘为北京禁毒教育义务宣传员。(《厦门日报》2014年12月28日)

  今年以来,多名演艺界人士因涉毒被抓获,截至目前,包括柯震东和房祖名在内,被北京警方确认抓获的涉毒明星至少已有10人,网友戏称将上演“监狱风云”。但是,明星吸毒被抓,都是警方通过群众举报获知线索,这无疑让打击明星涉毒很被动,其效果也差强人意,毕竟能够接近明星的老百姓少之又少,公安机关如何通过明察暗访,主动监管明星涉毒,才是打击明星涉毒的关键所在,这考验公安机关的禁毒智慧和能力。

  一个又一个的明星涉毒被抓,已经让社会对明星涉毒产生了认识的钝感,人们迫切想追问的是,究竟还有多少明星不涉毒?这并非杞人忧天,按照明星对于毒品的喜好,按照目前查处明星涉毒的机制,必然还有一些侥幸的明星成为打击明星涉毒的漏网之鱼,如何在更大的范围内监管明星涉毒才是文化管理部门、公安部门需要考量的长远问题。

  明星吸毒,最关键的原因是信仰的迷失和坍塌,过去老电影表演艺术家、歌唱家等艺术家之所以能够洁身自好,防微杜渐,远离违法乱纪行为,和老艺术家有矢志不渝地信仰有关系,和艺术家具有很强烈的艺术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很大的关系,如今的演艺圈,信仰迷失,艺术道德堕落,艺术责任丧失,将艺术作为发家致富和谋生的手段,为了钱可以放弃艺术,糟蹋艺术,自然就会堕落,走向深渊。

  明星因举动备受关注,往往长期处在高度紧张或重压之下,易产生焦躁、抑郁、烦闷等不良情绪,奢靡的生活促使他们对生活失去追求,单纯寻求刺激。在这一过程中,毒品成为不少人释放压力和自我放纵的心理依赖品。李代沫就曾表示是因缓解压力而染毒。

  在娱乐圈,涉毒艺人的比例确实比较高,甚至形成了一个以此来划分的圈子,如果不吸上几口,就很难打入这个圈子,进入这个群体。对于尚未形成“气候”,急需提升人气和影响力的“新人”,吸毒成为他们与前辈混熟的“捷径”,在他们看来,不这样可能会丧失许多发展的机会。

  演艺圈来钱容易,明星们衣食无忧,生活上的需求没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精神生活往往反而出现匮乏,为了寻求刺激、寻找乐子,他们逐渐沾染上毒品。前几年,北京市朝阳法院曾经审理过满文军妻子李俐容留他人吸毒案,就是一个例子,在他们看来,毒品就是一个“娱乐”项目。

  许多创作型的明星,面对新作品的创作压力,自觉江郎才尽,误以为毒品会给他们带来灵感、带来好作品,同时也会带来更丰厚的收入、更高的人气。然而,毒品最终却使他们误入歧途,导致事业受挫、生活不堪甚至亲人远离。导演张元就是这种情况,而且毒品的“”性,使其再次案发。

  早在2010年,台湾艺人大炳因吸毒第四次被抓,他称是为了减肥,去年传出李代沫暴瘦也是因吸毒。关于吸毒能减肥的传言由来已久,港媒也多次不指名爆料称很多女艺人为了减肥不惜吸毒,原因是吸毒可以在短时间内暴瘦。有一些毒品确实抑制人的食欲,让人不吃不喝,还可以透支人的潜能保持工作状态,但从生理上来讲,这叫做“生理性的干枯”。

  2014年6月26日,继导演张元戒毒复吸被抓后,宁财神也因吸毒被警方控制。对于吸毒行为,他解释为,大密度写作的时候就会吸食。而在历次报道中,吸毒的公众人物不乏这种“靠吸毒来找灵感”的说法。而此前因吸毒被抓的含笑也交代吸毒是为了寻找灵感。这是大麻致幻的效应,会使人产生脱离现实生活的幻觉,但这并非创作灵感,没有哪一个艺术家是靠毒品打造出来的,也没有一个艺术家是靠毒品来维持艺术生命的,真正艺术家只是靠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不可能说吸了毒品才能创作。”

  明星一次吸毒,面临的是一辈子的精神负担,被人唾弃和瞧不起,随着社会禁毒意识和法律法规的健全,还将面临就业的禁入制度和退出制度的惩罚,不但如此,还给父母亲造成了难以治愈的悲恸和身心伤害,一些明星平时口口声声要孝敬父母,给父母衣食住行的供养,但是却以自己吸毒来迫害和祸害父母,让父母不得安生,坐卧不宁,如此的“不孝反害”可以休矣。